“我以5800元/噸的價格把近期收購的1000噸新豆賣出去,然后再在大連豆一期貨主力2201合約上,以5570元/噸的價格買入100手把貨再‘回購’回來,這樣做可行吧?”10月25日一大早,中財期貨鄭州營業(yè)部總經理方紅江就接到了黑龍江省一位大豆貿易商的咨詢電話。
方紅江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目前,國產新季大豆的集中上市,再加上美國大豆持續(xù)順利收獲、南美大豆播種進展較快及豐產預期樂觀,雖然大豆壓榨副產品豆粕與豆油價格依然表現堅挺,但國產大豆期貨價格卻穩(wěn)中有降,同時蛋白含量較低的大豆現貨價格也所回落。不過,在黑龍江省等大豆主產區(qū),蛋白含量較高的大豆現貨價格仍在3元/斤以上,市場對未來國產大豆價格的預期也出現了較大分歧,而對于主營國產大豆的貿易商們等來說,豐產的大豆為他們提供了擴大經營規(guī)模的良好基礎,更重要的是充分熟練利用豆一期貨工具與市場平臺,不但可以在經營上實現“穩(wěn)供保價”的目的,幫助豆農及早兌現,而且還可以開拓出新的市場“領地”,把業(yè)務做的更大更強。
中信建投期貨研究發(fā)展部農產品分析師石麗紅告訴記者,當前國產大豆期貨市場交易的是供應端新豆增產和質量偏差兩大邏輯,市場上利空情緒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國產大豆期貨價格一路下行。而在10月18日相關機構公布了國儲大豆收購價格以后,雖然高低蛋白含量的大豆的收購價格均比較高,在一定程度穩(wěn)定了市場價格,但由于新季低蛋白含量的大豆貨源充足,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未來收購價格或難以一直維持在高位。因此,當前的豆一盤面仍表現較弱。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國產大豆市場的確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一是產量增幅大,需求渠道急待拓展。二是蛋白含量偏低的大豆多,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人們對價格的預期。三是期現貨、高蛋白與低蛋白含量的大豆價格出現了較大的分化,產業(yè)主體對此還有些不適應。四是使用期貨工具進行期現貨結合業(yè)務操作的市場現象多了起來,對傳統(tǒng)市場貿易、定價等模式有較大改變。但是,過度看低新季國產大豆價格也是不可取的。據了解,有一些市場機構甚至預計國產大豆期貨價格要跌到5000元/噸左右。
方紅江認為,雖然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增幅較大,但主要是種植面積擴大所帶來的,如今玉米價格高企,雖說農民種植大豆可以得到較高的政策補貼,但當種植玉米的收益超過大豆時,明年及其以后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會下調。此外,當前用進口大豆壓榨的豆粕現貨價格已到了5400元/噸左右了,再加上豆農種植大豆成本的增加,國產大豆價格并不具備再度大幅下行的條件。
山東省一家國產大豆蛋白加工廠業(yè)務負責人表示,從今年國產大豆總產量來看,的確增產不少,但并沒有部分機構所推算的全國增產400萬噸以上那么多,同時今年國產大豆蛋白含量低2—3個點,加上蟲口、機械損傷等較為嚴重,今年國產大豆的商品率與有效可供量究竟如何仍需要深入分析,實際很多國產大豆要達到國儲豆收購或者期貨交割標準是必須要“上塔”的,在這個過程中將要增加諸多成本。
記者與部分國產大豆貿易商交流時了解到,當前國產大豆外運需求較弱等與疫情的反復也有很大關系,后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預計需求將出現較好的改善,其中數量較大的蛋白含量較低的國產大豆進入壓榨領域足以消化今年增產的部分。另外,進口大豆到港數量不及預期,以及成本大幅增加等也會支撐國產大豆價格,如12月美灣大豆到港成本已增加到5300元/噸左右,上周相關機構拍賣的進口大豆成交價格更到了5600元/噸以上。目前,黑龍江省品質稍好的國產大豆毛糧收購價格在2.8元/斤以上,凈糧價格在2.95元/斤左右,蛋白含量符合期貨交割標準的國產大豆價格接近3元/斤。
“從國際糧油市場情況分析,俄烏沖突、美國的干旱等均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國際市場玉米、大豆、油脂等農產品價格依然居高不下。在這種大背景下,未來國內糧油價格特別是國產大豆價格保持穩(wěn)定的概率更大一些。”方紅江說。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