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上海市5月1日起恢復活禽供應。“上海發(fā)布”微博顯示,目前上海市活禽定點交易點已增至130處,多個區(qū)縣交易點調整,徐匯(未見在列)、虹口和楊浦交易點變更為暫不開放,靜安區(qū)則成為全市第一個永久關閉活禽交易點的城區(qū)。活禽交易重啟,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很多市民詢問為何部分區(qū)縣選擇繼續(xù)關閉活禽交易點?氣溫漸升、夏季將至,此時恢復活禽供應,是否存在風險?
取消活禽交易是大勢所趨
5月1日起,上海市活禽交易結束休市。而在各區(qū)縣中,靜安區(qū)率先提出不再設置活禽定點交易點。記者從靜安區(qū)商務委獲悉,休市前設在興泰菜市場的交易點今后不會再開張。
各區(qū)縣紛紛重啟活禽交易,為何靜安區(qū)選擇永久關閉?靜安區(qū)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關閉活禽交易是大勢所趨。“靜安區(qū)地處市中心,區(qū)域面積有限,市容和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要求特別高,禁止活禽交易是大趨勢,也是防止禽流感的有效措施,所以停止活禽交易符合公共利益。”
這位負責人稱,活禽交易的舊俗不能再恢復,必須使全區(qū)的菜場標準化,銷售標準化冷禽商品。
記者了解到,靜安區(qū)轄區(qū)范圍相對較小,活禽定點交易點從最初的???、新鎮(zhèn)寧、鮮樂、昌化及興泰菜市場5個,逐步關閉到此前只剩興泰一個,如今關閉興泰菜市場活禽交易的決定也已得到市商務委批復。作為替代品,靜安區(qū)各家菜場都將開設品牌冷鮮雞銷售專柜。
市商務委表示,停止活禽交易對提高城市衛(wèi)生防控水平有明顯作用。今年活禽交易休市期間,本市沒有一例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而恢復活禽交易只是過渡性措施,上海將繼續(xù)推廣冷鮮雞,引導百姓改變消費習慣。
與此同時,據“上海發(fā)布”消息,除靜安區(qū)永久關閉活禽交易點外,徐匯((未見在列))、虹口和楊浦三個區(qū)的活禽交易點目前也暫不開放。
定點交易點均已檢查驗收
不過,在長寧、閔行等地,遍布這些區(qū)縣的130個活禽定點交易點已開門迎客。記者注意到,相比靜安、徐匯等中心城區(qū),目前已開放活禽交易的多為人口導入較集中的區(qū)縣,加上當地有很多上年紀的市民,讓他們一下子改變飲食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可以保證的是,這些活禽交易點都是經過嚴格檢查、驗收通過才能開張的。
根據市商務委近日發(fā)布《關于做好本市恢復活禽交易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恢復交易并非統(tǒng)一行動,原有的定點零售交易點必須按照《辦法》和《活禽市場交易規(guī)范》進行自查和檢查,只有通過驗收的,才能對外銷售活禽。檢查內容主要包括交易點的物理隔離、設施設備、衛(wèi)生防疫、動物防疫、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保護等。
同時,舊址新開的活禽交易點依舊得落實驗證索票、休市消毒、信息上報等各項管理制度和預案措施。其中,批發(fā)市場每周休市一天,零售交易點每兩周休市一天;休市期間須對經營場所進行全面清洗和消毒。
閔行區(qū)平陽菜市場是活禽定點交易點之一,攤主告訴記者,4月底菜場通知“五一”節(jié)恢復交易,并要求他們提前幾天來接受培訓和檢查。“如今上海對活禽交易的管理更嚴格了,全上海只有上農批、滬淮兩個活禽交易批發(fā)市場可以進貨,每一筆交易都要確認交易單,菜場電腦里要每天入檔。每天上午和下午,要各進行一次消毒,每兩周還要搞一次徹底大掃除。”
攤主介紹,如今活禽交易柜臺是全封閉的,和顧客隔離,顧客選購好活禽后由柜臺里宰好交付,嚴禁帶走活禽,垃圾則扔進專用垃圾筒由專人處理。
“飽口福擔風險”市民喜憂參半
活禽交易重啟,市民對此喜憂參半。60多歲的劉先生是位老上海,早已養(yǎng)成吃活殺雞的習慣。“除了替小孫子買炸雞塊外,我從來不會跨進麥當勞、肯德基的大門,也很少吃凍雞。”顯然,他是永久關閉活禽交易的反對者。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老年人中對活殺雞的偏愛程度明顯更高,燉雞湯要用“熱拔毛”的老母雞,補營養(yǎng)要蒸現殺的童子雞……傳統(tǒng)飲食觀念難變的他們更在乎“飽口福”。
而年輕人則對冷鮮雞接受度頗高,過去3個月全市禁售活禽,似乎讓不少市民的口味有了改變。“要控制禽流感,永久關閉活禽交易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我舉雙手贊成。”公司白領李小姐認為,口感固然重要,但沒有什么比健康更寶貴。“如果要我擔著風險去飽口福,那我寧愿不吃。再說活禽在宰殺時會排出大量毒素,只是我們味覺感覺不到。所以活禽宰殺后一定要冷鮮排酸(排毒)。現在有經過這些處理的冷鮮雞,不是更安全健康嗎?”
還有市民認為,活禽交易對環(huán)境影響更大。“你看菜場里的雞鴨,突然被人從籠中拎起,拼命掙扎還伴隨著慘叫,羽毛飛揚,抹脖放血,這些多少都會污染環(huán)境”。蔡女士建議由第三方監(jiān)管,利用規(guī)范的流水線宰殺活禽并經過處理后上市。
氣溫升高病毒活力將下降
上海市活禽交易5月1日重啟,對于這個時間點,不少市民提出質疑:“春夏之交是病毒繁殖的高峰期,也是流感疫情的高發(fā)期,為何要選擇這個季節(jié)恢復活禽交易呢?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解釋稱,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是普通季節(jié)性流感,不能把控制疫情的希望寄托于氣候變化。
國內呼吸內科專家王選錠則認為,5月初開放活禽交易也未嘗不可。“天氣變熱,溫度升高,病毒活力會慢慢下降,一般溫度在33℃以上,病毒的生存能力就很差了。天氣真正熱起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會減少。”但王教授也指出,夏季溫度升高,但上海入夏會經歷典型的黃梅天,濕度也高,病毒的生存會相對容易。這就要求還活禽交易市場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空氣干燥,這對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很有幫助。
曾有醫(yī)學專家指出,隨著氣候從南向北的逐漸轉暖,禽流感發(fā)病地區(qū)或將隨之北移,因此進入夏季后,上海發(fā)生禽流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此時開放活禽交易也相對比較安全。對于這種說法,王教授指出,有一種可能性是,候鳥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主要傳染源,隨著北方天氣的逐漸轉暖,候鳥北遷,也將把病毒帶到北部和中部地區(qū)。這是一種潛在的發(fā)病地區(qū)遷移的可能性。
但王教授同時也提醒廣大市民,即便夏季禽流感爆發(fā)的可能性很小,但每年的5月至8月是流感高發(fā)期,天氣潮濕,氣溫變化較大,市民在家或辦公場所時要經常通風,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桌椅,注意休息和飲食均衡,提高自身免疫力。
[背景資料]在美國銷售活禽將被起訴
因為禽流感,國內對于是否要關閉活禽交易的爭論由來已久。開了關、關了再開……原本已經取代活禽成為市場主角的冷鮮雞將面臨“消費者老習慣卷土重來”的挑戰(zhàn)。而在歐美國家,冷鮮雞早已被廣泛認可,市場上根本看不到活禽的身影。
“在美國購買肉類產品時,你根本看不見活蹦亂跳的雞鴨。真正在大型超市內銷售的肉類產品都是已經經過宰殺處理過后包裝的成品,基本上買回去洗一洗就能直接下鍋了。”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某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倪小姐表示,美國沒有所謂的農貿市場,更不會存在活禽交易。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就是直接在超市的柜臺上購買沒有毛、沒有內臟的雞肉。
記者了解到,美國多個州的《家禽產品檢驗法》和《肉類檢驗法》都明確規(guī)定,禁止直接向顧客銷售活禽,甚至包括經營者在農場或是經營場所內為顧客提供宰殺服務都是禁止的。如果顧客因這類行為而生病,經營主得承擔相關連帶責任,面臨民事處罰或刑事起訴。
據了解,美國擁有一條從飼養(yǎng)、加工、宰殺直到銷售的成熟產業(yè)鏈,生產的所有雞肉必須經美國農業(yè)部檢查和審批,而雞類制品經適當宰殺、加工、檢驗合格后才能用于銷售和食用。
如今,美國農業(yè)部將宰殺、加工后的雞肉分為肉雞、閹雞、嫩雛雞、公雞等七大類,而這些雞在銷售時全部都已是去毛、去骨之后的肉食加工原料。
同樣的,在歐洲,歐盟各成員國會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動物屠宰或者宰殺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宰殺過程一般都會在取得相關資格認證的農場內完成。根據歐盟對動物保護的規(guī)定,牲畜或家禽的宰殺,必須在動物無痛苦的情況下進行,傳統(tǒng)的宰殺方法在歐洲不能沿用,宰殺必須利用專用工具或電擊,還得專業(yè)人士執(zhí)行。因此,歐洲不存在活禽交易。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