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冰鮮雞已有一周,越秀、荔灣多個市場活雞檔口完成改造,開始全面出售冰鮮雞,不過讓老板們大吐苦水的是,過去能賣200只活雞的檔口,銷量均在20只以下。為了應(yīng)對慘淡行情,檔主們各出奇招,或拆包分散售賣,或從各種渠道拿來光雞偷偷銷售。
為何市民對冰鮮雞的接受程度如此之低?除了飲食習慣外,另一重要原因是冰鮮雞價錢太高了。感受價格壓力的不但是家庭主婦們,還有酒樓食肆。我最近上酒樓就發(fā)現(xiàn),改用冰鮮雞后即時提價20%。少了鮮味的冰鮮雞居然貴過新鮮雞,的確令人很費解:大公司、大批量、自動生產(chǎn)線屠宰的企業(yè),為何到頭來批發(fā)價如此之高?會不會是“皇帝女唔憂嫁”的心態(tài)所致?
不禁想起2005年廣州推行的“放心早餐”。由于其性價比處于劣勢,在擾攘、掙扎了一年半載之后,當時鋪開的點心檔便逐漸消聲匿跡———政府主導、大公司生產(chǎn)配送又如何?還是被小作坊打敗了,政府決策不得不說有不當之處。如今的冰鮮雞面臨的窘態(tài),與“放心早餐”有幾分相似,前有強敵———82個市場之外的毛雞,后有追兵———來自各種渠道的光雞和走鬼賣的毛雞。冰鮮雞要殺出條血路,沒有“真本事”談何容易?
今日市場推行冰鮮雞,確有必要,然而從其實施的時間、策略等問題上不難看出,實施狀況卻與喊了多年的“精細管理”毫不沾邊,令人擔憂將來難免步“放心早餐”的后塵。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