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全球變暖后的肉類供應 美國研究培育耐高溫家禽家畜

2014-06-16來源:《洛杉磯時報》文章編輯:小琳[點擊復制網址]
|

  據《洛杉磯時報》近日報道,美國特拉華大學的教授卡爾·施密特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嘗試繪制非洲裸頸雞的基因圖譜,并研究其耐熱基因是否能通過交配轉移到美國肉雞身上。施密特的一些學生小心翼翼地把雞血滴入試管,另一些學生在計算機上做基因分析。施密特預計,他所培育的適應力更強的雞能夠在大約15年內得到大規(guī)模養(yǎng)殖。

  兩年前,這群研究者遠赴非洲尋找優(yōu)良雞種和其他家禽家畜,他們選擇的標準是這些品種要能更好適應氣溫逐漸升高的地球。氣溫升高會對家禽家畜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火雞的雞胸肉會變得非常難吃,禽類畜類也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襲,染病死亡。

  我們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就做些什么,來滿足90億人口的食物需求。

  裸頸雞顧名思義,其頸部沒有羽毛,如此便能降低其體感溫度。如果將其相關基因傳遞到體形更大、生長周期更短的普通肉用雞身上,便是養(yǎng)禽業(yè)的巨大成功。與施密特類似的嘗試在美國其他高校也進行著。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蓋爾·斯特拉斯伯格教授正在試圖把照射火雞幼崽和蛋的加熱燈調高幾度,再研究其肌肉組織,分析火雞耐受高溫的基因,最終培育出更耐高溫的火雞。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梅根·羅爾芙則在研究如何讓牛群消耗更少的飼料和水,這樣一來就能在同等條件下養(yǎng)活更多家畜。她還試圖將原產印度、能夠耐受高溫等嚴酷天氣的婆羅門牛與口感更好的安格斯牛結合,產生基因更好的一種新牛。

  美國聯(lián)邦政府為施密特團隊的研究提供了數(shù)百萬美元資金。除了減少碳排放外,美國政府正尋求各種方法保護農業(yè)等關鍵產業(yè)盡量少受氣候變暖的影響。用美國農業(yè)部長湯姆·維爾薩克的話說,必須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大量增加食物產出,以滿足更多人口的糧食需求,尤其是對肉類的需求。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張美國地圖,如果某地一年內最高溫度升上100華氏度(約38攝氏度)的天數(shù)超過10天,該地會用黃點表示。在家禽養(yǎng)殖業(yè)發(fā)達的梅森-迪克森線(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分界線,也是美國南北分界線)附近,目前黃點很少,但到2060年,黃點就會很多。

  不過類似施密特團隊的項目也沒少受質疑。項目剛剛啟動的時候,一些環(huán)保主義者就提出反對,理由是該項目是對工業(yè)化農業(yè)生產的遷就,他們認為這將使得全世界的環(huán)境問題更加惡化。

  也有氣候專家質疑美國政府鼓勵此類研究的正當性,因為在他們看來,飼養(yǎng)家禽家畜會消耗大量資源,真正有效應對全球變暖的途徑是減少人類對肉類食物的食用量。對此,施密特說:“即便部分人能夠做到吃素食從而節(jié)約資源,但從全球范圍來看,對肉類的消費量還是在增長,所以我們還是得保證肉類食物的大量、穩(wěn)定供給。”

  施密特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工作對南美和非洲貧困地區(qū)的家禽家畜飼養(yǎng)也有幫助,“因為如果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了糧食安全問題,將影響到每一個人。”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