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顧
7月份豆類整體呈現(xiàn)上揚走勢,不過豆粕顯然更加強勢,因養(yǎng)殖業(yè)厚利,前景樂觀,而豆油消費仍處淡季。
二、下月影響因素分析
1、豆類現(xiàn)貨價格穩(wěn)步上揚
7 月國內豆類價格明顯上揚,不過各個品種存在在差異,截止7月30 日進口大豆港口銷售價較上月末上漲230 元左右,而國產(chǎn)大豆油廠收購價基本保持不變,國內外大豆價差亦從之前的200 元升至400 元,回歸正常水準,不過還不足以帶動國內大豆需求。
國內豆油價格亦有明顯提升,進口毛豆油銷售價上調約200 元左右,漲幅明顯弱于大豆?jié)q幅,主要受目前仍處消費淡季,終端需求疲弱,貿易商表現(xiàn)謹慎所致。
豆粕價格大約上漲180 左右,國內高漲的豬肉價格給豆粕前景帶來樂觀情緒,不過受之前庫存較大影響,上漲幅度基本與大豆?jié)q幅持平,并未出現(xiàn)井噴走勢。
2、美國大豆收獲面積低于預期,天氣仍存不確定性
上月公布的美國大豆的播種情況出于意料,這使得美國大豆產(chǎn)量前景整體上受到限制,也意味著下檔支撐會較強;七月期間美國天氣整體上炎熱給市場一定想象空間;不過六月雨量過大,因此墑情在前期有保證,后期則受影響,炒作也主要處于7 月中下旬;8月天氣目前難以斷定,不過高盛在其報告中暗示8 月美國氣溫可能較低, 這意味著天氣炒作持續(xù)性可能較差,因此之后的上漲幅度也會受到限制。
3、政策調控略有放松,但是不等于放任
今年中國農產(chǎn)品價格狂漲使得CPI 高企,而歐美逼迫人民幣升值又加大了輸入性通脹的力度,中國則以加息、積極調高準備金率來應對,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可能并不理想,7 月商品攻勢可能就是預期政策空間已經(jīng)不大;對油脂的限價令至6 月底到期,不過官方并沒有明確的說法,傳言稱國內油廠申請?zhí)醿r,但是官方態(tài)度模棱兩可,可能再要演繹不宣傳,提提也無妨的戲碼。
總的來說,政策方面有了一定的放松,但是并不等于放任不管,一旦漲幅過高,政策調控會卷土重來。
4、進口成本概況
7月中國大豆進口理論成本在4150-4500左右,期間最高和最低價差距較大;各大港口報價與中國大豆的價差大多保持在也從200升至400,仍然沒有擴大至帶動國內大豆需求的地步。
三、行情展望
通過上文分析來看,7 月份國內豆類價格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顯上揚,進一步走勢還需要繼續(xù)關注美國天氣變化,目前來看可炒作的空間并不大,因美國8 月天氣可能會低溫可能偏高,如此一來,天氣炒作的熱度可能受到限制,不宜對漲幅漲過高希望;但是進入8 月后期國內將進入消費旺季準備期,價格有望緩慢上揚。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