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活禽市場陸續(xù)重啟銷售尚未恢復“元氣”

2013-06-25來源:蕭山日報文章編輯:島島[點擊復制網址]
|

  昨日(6月24日),記者走訪城區(qū)幾家菜場后發(fā)現,部分活禽交易已陸續(xù)開展,但銷售量相比禽流感前略有下降;而面對重現的活雞活鴨,吃,還是不吃,成了市民頗為糾結的一個選擇。

  活禽再現,菜場較熱鬧

  走上西門菜場二樓,雞、鴨叫聲此起彼伏,全然不見禽流感期間的冷清。時至傍晚,各商戶忙碌著整理東西,準備打烊,但不時仍舊可看見,有市民跑上來買家禽類產品。

  徐惠珍在菜場內已經賣了二十多年活雞,她的攤位前擺著3個大鐵籠,里面的雞正在啄食。她說,在禽流感期間,自己天天盼望市場能早點開放,“一天不開,就會產生損失。”

  據了解,西門菜場經營活禽交易的攤位有20多個,目前已全部處于正常營業(yè)狀態(tài),人上人下,好不熱鬧。“早上來買的人較多,下午到傍晚較少些。”徐惠珍介紹,開張3天以來,盡管每天都有點忙,但心里還是挺高興。

  昨天,東門菜場活禽交易開始,商戶們早已等不及,一見到有人走近市場,就大聲叫喊“賣活雞、活鴨”。“整整歇了兩個多月,總算能賣了。”市場內一名王姓老板長吁一口氣。

  但記者注意到,并不是所有菜場都重新啟動了活禽交易,部分菜場的家禽區(qū)仍舊見不到活禽銷售,比如江寺菜場、高橋菜場。在江寺菜場,家禽區(qū)店面都緊鎖大門,玻璃窗上還貼著最初取消活禽交易的通知,高橋菜場情況也類似。

  生意下降,商戶挺著急

  盡管活禽交易重啟了,但跟王老板一樣,不少商戶心里卻又開始另一番“著急”:相比禽流感前,生意下降了,銷售量大約只恢復到五成,但鴨比雞好賣。

  記者注意到,雖然活雞不如以前暢銷,但活鴨銷售情況稍好一些,相比禽流感前,銷量差距不是很大。據朱小芳解釋,由于目前天氣比較熱,而鴨肉又是清熱的食品,因此賣得較好。

  這在價格方面也體現得較為明顯。據了解,普通的雞價格一斤八九元,基本上與禽流感前持平。“因為現存雞數量少了,進貨價格其實還上漲了一兩塊。”徐惠珍說,而零售價不變,導致中間利潤減少,“買的人少,競爭又激烈,提價的話更沒人買了。”徐惠珍解釋。

  而鴨子,目前普通的已漲到十四元每斤,上漲了五塊錢。“我這里的野鴨現在三四十一斤吧,略微漲了一些。”朱小芳說,但生意若想恢復到之前水平,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吃不吃,市民很糾結

  走進東門菜場,看到一位媽媽拉著六七歲的小朋友正在選菜,而小朋友嚷著要吃雞、讓媽媽燉雞,甚至耍起了小脾氣,但媽媽不為所動。

  當記者道明來意后,這位蔣媽媽解釋,前段時間被禽流感搞怕了,也不知道這種疾病還會不會重頭再來,“到現在為止,這兩月來我們家都沒有雞鴨產品。”蔣媽媽說,短期內都不會再考慮,“等風頭過了,大家都吃了再吃。”

  “有一段時間沒吃到雞肉了,今天回去開開葷。”倪小姐笑笑告訴記者,自己和男朋友都是雞肉的“忠實粉絲”,剛看活禽市場重啟的消息,就來買一只。“雞既然都能賣了,應該不會有問題了吧。”倪小姐說,禽流感對自己的影響不大,“沒感覺到有心理陰影,呵呵。”她說。

  飲食習慣悄然改變

  從目前情況看,活禽交易市場仍帶有禽流感后遺癥,至于交易狀況能否恢復到之前水平,目前各有說詞,難以定論。但不可否認,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最大變化在于,以水產代替活禽,成為部分市民的新選擇。

  在西門菜場的水產區(qū),近期一直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甚至在菜市場外面的路攤上,曾專賣活禽的商戶也該賣野生鯽魚,據稱銷售量不錯。一名正在挑選水產的張阿姨如此告訴記者,反正都是肉,魚肉跟雞鴨肉差不多。“以前一家人都愛吃雞,隔三差五換著方式做;現在改換魚了,什么草魚、鯽魚、鰱魚,各種魚輪流著吃,時間久了,發(fā)現魚肉并不比雞鴨差。”張阿姨說,一家人現在已不再是雞肉控了。

  不僅如此,據記者了解,豬肉、牛肉等相關肉類替代品也較暢銷,并日益成為市民餐桌新選擇,而這些細微的改變,全部源于這場禽流感。  

  相關閱讀:

  蕭山:養(yǎng)殖戶逐漸走出“禽傷”陰影深加工或成規(guī)避風險良策

  自禽流感疫情來襲之后,蕭山整個家禽產業(yè)鏈都“躺著中槍”。6月21日,隨著蕭山《關于重啟活禽交易市場的通知》的正式下發(fā),活禽交易解禁的這一利好消息,讓許多的養(yǎng)殖戶終于松了一口氣。

  行情回暖養(yǎng)殖戶恢復信心

  沈志偉養(yǎng)了十多年的雞,年出欄量在110萬多羽之間。在過去的兩個多月里,他幾乎每天都在犯愁。“我的養(yǎng)雞場平時每天銷售3萬多羽雞苗,現在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賣了近20萬羽。平均一只雞從雞苗開始養(yǎng)起,到出欄的成本在5.8元/斤左右。”沈志偉告訴記者。他大致算了下,養(yǎng)雞場一天綜合下來的成本大概就要11萬元。“據保守估計,損失已經超過600萬元了,相當于去年一年都白干了。”沈志偉無奈地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的不少養(yǎng)殖大戶還因為吃不準市場走勢,至今還選擇空欄觀望。雖然沈志偉也曾經對自己的補欄決定是否正確產生過懷疑,但是憑借著多年的養(yǎng)殖經驗,他決定還是再賭一把。

  “一般來說,9月到10月這段時間,雞的價格是最高的,我現在補欄的話,按照75天可以出欄的時間計算,正好能趕上行情最好的時候。但如果這批雞再砸了,那就真?zhèn)獨饬?。希望政府的補助資金能夠盡快到位。”他說。

  沈志偉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肉雞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一方面活禽交易的開禁需要逐步恢復,禽流感對消費者心理上的影響也需要時間去恢復。另一方面,禽類價格上不去,和目前冷庫里面儲存的在禽流感期間屠宰處理好的禽類凍品有關。由于在價格上,活雞的批發(fā)價格在6.5元/斤-7元/斤,而冰鮮雞的售價比活雞要便宜三分之一,所以比較有優(yōu)勢。而從目前凍品庫存消耗來看,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才能消耗完,這對活雞交易來說也是一個沖擊。

  “現在行情慢慢好轉了,每天能賣30箱左右的鴨蛋。雖然量還沒有恢復到之前,但價格畢竟比與皮蛋廠合作要高些,就自然不找他們合作了。”該合作社負責人黃銀利說。

  養(yǎng)殖戶們表示,現在最大的壓力還是在飼料成本這一塊,因為銷售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資金不能及時回籠來償付購買飼料的欠款,但是最難熬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大家都相信銷售會越來越好。

  禽類深加工或成良策

  據初步統(tǒng)計,這次禽流感,蕭山家禽業(yè)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億元。這一個數據再次暴露出蕭山家禽加工業(yè)的滯后。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蕭山家禽絕大部分都是以鮮活銷售或外銷全國各地,抗市場風險能力很低。出現危機后,養(yǎng)殖戶只能干坐著等危機過去,或者以較低的價格被其他地方的屠宰加工企業(yè)收購。而在山東、江蘇等家禽生產大省,因有較多禽類屠宰加工企業(yè),養(yǎng)殖戶基本上與其簽訂購銷協(xié)議,實行訂單生產,市場價格較穩(wěn)定,出現危機后養(yǎng)殖戶損失較輕。一旦危機來臨,還可實行緊急屠宰冷凍冷藏,等危機過去市場行情回暖,把冷凍冷藏禽產品銷售出去,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養(yǎng)殖戶的損失。

  這都給予蕭山養(yǎng)殖戶啟示,那就是在禽類產品深加工方面做研究,延長產業(yè)鏈。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家禽類抗風險的能力,還能提升產品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