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聯合國糧食與農業(yè)組織(FAO)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近期聯合召開的專家會議稱,雖然目前已有多方共同致力于解決飼料安全的問題,但是動物飼料危害的防控工作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本次的專家會議圍繞未來飼料安全水平的提高提出了若干建議。這些建議包括:發(fā)展和實施標準、方針和實際措施,(在國家和國際層面)保證飼料安全;展開多方行動,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FAO和WHO、其他組織、國家監(jiān)管機構以及飼料行業(yè)等實現的基礎上繼續(xù)解決飼料安全存在的問題。
專家們同時指出,當前正在進行的和已經達成的能力建設是提高飼料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在不斷改變著的飼料生產系統和飼料來源、動物生產系統可持續(xù)性需求以及全球食品安全等的大背景下。
飼料抽樣方法
專家會議強調了風險評估和進行廣泛的危害和飼料源頭風險評估涉及的各種挑戰(zhàn)(挑戰(zhàn))包括在可行的情況下通過全球平臺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發(fā)展便利風險評估所需的方法論,生成一些污染物數據,并核對這些數據)所起到的作用。
比如,在動物飼料的數據采集和危害檢測方面,抽樣方法和抽樣方案是關鍵之處。會議也強調了飼料行業(yè)在生成便于風險評估的數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國家主管部門、國際團體等在確保這些數據的生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會議的概要對這些風險進行了進一步的描述。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修訂標準
專家會議意識到了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服務于安全食品的安全飼料的重視,因此會議的結論稱,為了給各國提供管理飼料安全所需的工具,當前有必要讓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在制定或修訂國際食品標準、行業(yè)規(guī)則、和其他的生物和化學污染物相關文本之時繼續(xù)將飼料納入具體的考慮之中。
專家會議同時認識到了各個國家在各自的飼料監(jiān)管框架方面存在的不同,特別是在高、中和低收國家之間存在的不同以及這種不同對管理相關危害所產生的影響。這在許多中低收入國家之間可能是一個特殊議題,因為在這些中低收入國家,飼料安全的立法和管理的基礎設施仍不成熟或者根本不存在。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