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公司副總經(jīng)理張德祥副教授以《我國黃羽肉雞的育種》為題,就黃羽肉雞的市場容量和主要品種類型、黃羽肉雞的市場需求分析與育種目標確定、黃羽肉雞的育種技術(shù)以及黃羽肉雞育種的提升詳細深入進行了闡述。
張德祥表示,全國黃羽肉雞每年市場容量分布大致是:白羽肉雞約占40億只,黃羽肉雞也大約占40億只,淘汰雞蛋雞等約占10億只。黃羽肉雞華南約占10億只,華東6-7億只,華中約7億只,西南6-7億只。
張德祥認為,我國黃羽肉雞的市場需求方面,市場對黃羽肉雞由外觀、肉質(zhì)和上市體重規(guī)格等方面的獨特要求,不同地區(qū)對雞的要求各不相同,長江流域等北方市場,以青腳雞為主,而珠江流域華南市場更喜歡黃腳。長江流域等市場以消費公雞為主,對雞的體型需要高挑瘦長;而珠江流域市場以母雞消費為主,體型需要矮胖團圓;華中地區(qū)喜歡黑腳黑羽的品種;不同地區(qū)的市場,對中優(yōu)型品種都需要早熟、羽毛緊湊和腳細。
在上市體重方面,不同區(qū)域,不同品種有一個最佳的上市體重,太大太小都影響肉雞的銷售。云南市場要求雞最大,公雞要3公斤;福建消費的體重最小,母雞銷售1.1公斤。
對黃羽肉雞的育種目標的分析,張德祥認為,不同類型的品種育種目標不同:快大型以快大和抗病力強為主要育種目標,外觀基本達到要求即可;中速型,要合理和固定生長速度,重點提高早熟性,外觀也是模仿土雞,也要求羽毛貼身光滑、腳細、體型等形狀,但要求沒有慢速性嚴格;慢速型,要合理和固定生長速度,選擇早熟、毛色、羽毛貼身、腳細和體型形狀等外觀形狀。飼料報酬和母雞的繁殖性提高各品種類型都需要。
張德祥認為,黃羽肉雞的育種技術(shù)從本質(zhì)上來講與白羽肉雞沒有什么不同,都是采用現(xiàn)代家禽育種方法來高效率的獲得育種進展。主要有三個技術(shù):選擇、選配和雜交。
選擇技術(shù)方面,質(zhì)量性狀的選擇,數(shù)量性狀的選擇,以及選擇進展。
雜交理論,雜交主要是品系配套利用雜種優(yōu)勢利用;低遺傳力性狀,如繁殖性能效果顯著。高遺傳力的性狀效果不明顯;雜種優(yōu)勢不可預測,其大小看品系間的配合力情況。一般講血緣關(guān)系遠的品系間雜種優(yōu)勢明顯。雜交對群體整齊性和抗逆性也有幫助,家禽育種三系配套最合理,父母代種雞時雜種,可較大的提高其生產(chǎn)性能。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