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各地的生鮮雞政策一覽

2014-07-16來源:博亞和訊文章編輯:島島[點擊復制網址]

 

 

 

  生鮮雞又叫冷鮮雞、冰鮮雞,是指生雞在集中屠宰以后,始終在0℃~4℃之間保存,這種雞肉的口感良好,與鮮活雞肉無異,與活禽相比較,生鮮雞具有安全衛(wèi)生等優(yōu)勢。

  澳門、上海等地生鮮雞政策

  澳門:2003年供應生鮮雞后,澳府在推行生鮮雞供應時,選擇了讓養(yǎng)雞生產商轉行,在政府的沒妥善安置引導下,養(yǎng)雞生產商大力參與發(fā)展種植業(yè),并且所得更高,受到了當?shù)仞B(yǎng)雞生產商的歡迎,推廣生鮮雞阻力小了很多。

  北京永久關閉活禽市場后,未找到有關生鮮雞的報道,市場上供應冰凍雞居多。

  成都2006年之后在中心城區(qū)三環(huán)路以內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殺,推廣生鮮產品,散裝的畜禽的腳上或翅膀必須要有“四川動檢”的藍色標志,對于袋裝的冷鮮產品,包裝袋上也貼有白色的檢疫標志。成都農委、工商、衛(wèi)生、商務等部門還聯(lián)合組織多次檢查,對冷鮮店進行抽查,對達不到衛(wèi)生要求的要依法處理,并引導水盆雞經營戶按規(guī)定辦相關證照,從事冷鏈運輸、生鮮銷售的經營。在一系列行政和政策推動下,生鮮雞的大量銷售的目標得到實施并實現(xiàn)。

  上海在2013年5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冷鮮雞銷售試點市場,2014年4月1日出臺的《冷鮮雞生產經營衛(wèi)生規(guī)范》更是以法規(guī)的形式推動生鮮雞的上市,其中規(guī)定屠宰后溫度始終要求保持在0℃~4℃。該標準是國內首個覆蓋檢疫、屠宰、冷卻、包裝、貯存、運輸、檢驗、銷售等全過程的生鮮雞食品安全標準。同時規(guī)定,生鮮雞最長保質期不得超過6天。此外上海露面的生鮮雞全部投保,一旦市民食用后出現(xiàn)問題,最高可得到10萬元賠償,為市民放心使用生鮮雞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香港:尊重市民飲食習慣,讓市場主導發(fā)展

  政策:

  1.針對禽流感疫情風險,控制養(yǎng)殖規(guī)模,減少活禽市場。1997年至今,港府先后5次撲殺全港活家禽。隨著針對活禽飼養(yǎng)零售入口的管控逐步升級,2004年起港府禁止活鵝、鴨入口香港。2006年港府宣布壓縮本地家禽業(yè),街市雞檔減至400檔,本地雞場生產量減半至185萬只。從2008年開始,香港政府以一個牌照按150多萬到500多萬不等進行收購,目前只剩30家養(yǎng)雞場、23家批發(fā)商及130家零售檔。2008年起規(guī)定市場上所有活禽不過夜,檔口活雞“日日清”

  2.在香港的家禽檔口,可以同時售賣活禽與冰鮮雞。而對于違法偷賣活禽,可一次罰款五萬至十萬港元。

  3.嚴格的四道檢驗關防止冰鮮雞以次充好。

  現(xiàn)狀:

  從回歸前香港每日活雞銷量約10萬只,直到今日每日活雞銷量只有約2萬只,在香港肉雞消費中,有九成都是冰鮮雞。期間港府并沒有灌輸市民拒絕食用活雞,而是香港市民吃活雞的心態(tài)逐漸調節(jié)之后的自然變化。

  雖然有九成受訪港人仍愛吃活雞,但如今香港一只活雞最貴高達300多港元,是冰鮮雞40港元/只的近10倍,香港人“被迫性”選擇了冰鮮雞

  杭州:光雞上市,準入機制相對完善

  杭州冷鮮禽/光雞上市之路:

  2014年1月27日,杭州市政府通告,7月1日起,全省設區(qū)市主城區(qū)要永久性關閉活禽交易市場。

  2月24日,杭州蕭山新農都市場率先開賣冷鮮禽肉。冷鮮禽來源為當浙江省內大型家禽屠宰廠,政府未明確指定供貨商。

  3月5日,要求全省政府機關食堂即日起帶頭采購冰鮮雞。

  3月11日浙江將對家禽業(yè)實施緊急救助。。

  4月3日,規(guī)范改造后杭州首家農貿市場開賣冷鮮禽。

  5月26日,杭州市政府發(fā)布《市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家禽定點屠宰的通知》,確定從7月1日起,正式實行家禽定點屠宰、殺白上市。

  浙江省實施的《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辦法》規(guī)定2014年7月1日起,浙江11個地級市主城區(qū)將永久關閉活禽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全部銷售來自家禽定點屠宰廠、屠宰點,并經檢疫檢驗合格的殺白禽,殺白禽必須要具有“一證二標”。即檢疫合格證明、檢疫合格標志和產品標識。

  現(xiàn)狀:

  1、冷鮮禽銷售預冷,一些市民心理排斥。

  2、冷鏈配套設施不完善,冷鮮禽質量遭質疑。

  廣州:準備不足,倉促試點。

  起因:2013年年底,H7N9卷土重來,廣東人感染H7N9病例高發(fā)。為此,2014年年初廣東各地活禽市場相繼休市。綜合公共衛(wèi)生安全和消費者的需求考慮,集中屠宰,冰鮮上市的提議營運而生。

  醞釀:“冰鮮試點”被提上議程,引起社會熱議。2014年2月底,廣州市副市長貢兒珍透露,廣州、深圳、佛山三地將首先試點禽類集中屠宰、冷鏈配送、冰鮮上市,5月將在廣州試點啟動,10月推廣。3月27日,廣州市政府舉行第20場市政府領導專場發(fā)布會。貢兒珍表示,作為全省的試點,廣州市將于5月1日試點禽類集中屠宰,冷鮮供應。

  啟動:臨近試點日期,廣州各家禽檔口改造、設施配備還未開始,冰鮮雞售賣的相關標準、實施細節(jié)尚不明確。試點前最后一周,試點方案出臺,并制定廣州全面推行冰鮮雞上市時間表。指定3家供貨商,提出具體的補貼方案,改造方案,配送方案。

  上市時間表:

  試點:2014年5月5日起在廣州4片區(qū)試點。7月31日前,試點內活禽檔口完成升級改造。

  推廣:2014年10月份以后,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覆蓋范圍逐步在全市推廣。

  近期:2014年-2017年,覆蓋范圍達到70%以上。

  中期:2018年-2020年,覆蓋范圍達到90%以上。

  遠期:2021年-2023年,覆蓋范圍達到100%。

  現(xiàn)狀:

  1、冰鮮雞銷售情況不理想。由于廣州人的飲食習慣偏好吃活禽,加上目前市面上可供選擇的冰鮮雞品種少,價格偏貴等多種因素導致冰鮮雞推廣受阻。

  2、“私宰光雞”和“走鬼雞”市場日益火爆。

  生鮮雞的發(fā)展?jié)摿?/b>

  生鮮雞從屠宰到銷售遵循了雞肉生物化學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使肉質變得柔軟,有彈性,容易燒酥,口感細膩,鮮味、香味足,營養(yǎng)物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又因冷鮮雞沒有經過冷凍過程,所以不需解凍,不必擔心營養(yǎng)素流失。

  生鮮雞相比活禽宰殺在衛(wèi)生安全和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一些發(fā)達國家生鮮雞已逐漸替代了活殺雞和冷凍雞。在美國和加拿大,超市菜場無活雞鴨出售,銷售活禽將被刑事起訴,國民可以到超市買雞肉;在英國每袋生肉都標注生產日期,快過期時降價處理;日本則不賣活禽,而當天賣不掉要銷毀;韓國城市農貿市場無活禽交易,活禽宰殺后才能售賣等等。我國與這些國家相比,生鮮雞的推廣尚剛剛起步,發(fā)展?jié)摿薮蟆?/p>

  我國有著喜歡活禽交易的傳統(tǒng),雖然隨著近些年禽流感疫情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個人健康和飲食安全的重視,已經有不少地區(qū)開始關閉活禽交易市場,轉而推廣生鮮雞,但是對于生鮮產品,市民仍不少帶有抵觸的情緒,生鮮雞推廣遇到的阻力很大。


生鮮雞半月考

問卷調查90個檔主:生意平均降七成,六成檔口稱虧本問卷調查725位網友:近五成人喊太貴,六成人不適應口感

  禪城試點生鮮雞上市已有半個月,街坊們對生鮮雞的接受度如何,雞檔們的生意怎么樣?近日,南方都市報佛山讀本聯(lián)合大粵網,開展生鮮雞問卷調查。其中網上市民問卷調查共有725人參與,同時記者走訪了祖廟、張槎和石灣三個街道26個農貿市場,共90個生鮮雞檔口接受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90份。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生鮮雞市場仍然冰冷,與售賣活雞相比,受訪雞檔生意平均下降七成。買過生鮮雞的一百多位受訪市民中,有近六成認為生鮮雞味道口感不好,近七成受訪市民表示會跨區(qū)去禪城以外的市場購買毛雞。

  A面

  兩成多檔主想退市

  生鮮雞上市半月以來,檔主們普遍反映賣不動,生意額大幅下降。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檔主們平均每天采購的生鮮雞僅1 5只,售出平均數(shù)為11只,與此前售賣活雞相比,生意下降了70%。

  賣不完,檔主日日食生鮮雞

  近日下午三時多,記者走訪蓮花市場。原來賣活雞的11個檔口門庭冷落,只有3個檔口開門。有些雞檔檔主干脆在旁邊的鮮花店玩起了紙牌。一雞檔檔主說,附近居民都還不習慣買生鮮雞,生意一直不好。此外早上6點左右,市場附近會有一些走販依然販賣毛雞,這樣他們的生意就更差了。以前毛雞一天賣四五十只,現(xiàn)在生鮮雞每天賣不到三四只。

  只進三四只生鮮雞,有時還賣不完。有檔主稱:“現(xiàn)在日日食生鮮雞,都食到怕啦,有時候食唔嗮就送親戚。”生鮮雞檔主陳生說:“現(xiàn)在政府的人天天來檢查,看見沒有開檔就說這樣子不算,說不能有補償。”蓮花市場的檔主普遍拿貨都只拿三四只生鮮雞,就是為了應付檢查。更有檔主向記者透露說:“生鮮雞很難賣,但它有三證,一般是用來應付一下檢查。如果客人要毛雞,有很多是私自殺雞的。”

  仍有部分私宰雞混入

  90個受訪檔主中,有55個檔主表示目前經營生鮮雞會虧本,約占61%;部分檔主表示沒到月尾清賬,說不清楚。僅20個檔主表示會盈利,約占24%。認為影響生意的因素,九成受訪檔主認為是生鮮雞沒有毛雞現(xiàn)宰新鮮,市民購買毛雞的消費習慣短時期內難以改變,此外生鮮雞價格比毛雞價格偏貴,以及市民跨區(qū)買活雞也是重要原因。面對生鮮雞遇冷,僅一成多檔主明確表示不會退市,六成檔主決定等待一段時間再考慮,還有兩成多檔主表示會退市。

  按要求,市場出售的生鮮雞必須是集中屠宰,統(tǒng)一配送,以保證肉品質量安全。記者走訪市場發(fā)現(xiàn),農貿市場出售的生鮮雞,仍有部分私宰雞混入。九成多的受訪檔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鮮雞是由屠宰廠代宰的,也有六位檔主表示出售的光雞由自己宰殺,還有一位檔主表示代宰的生鮮雞和自己宰殺的光雞均有。

  “配送不及時”成最大問題

  目前佛山臨時定點屠宰企業(yè)有三家,僅桂江家禽屠宰廠具備統(tǒng)一配送能力,且能出具三證一標,這導致市場上很多生鮮雞沒有統(tǒng)一標記。六成多的受訪檔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鮮雞有三證一標,還有兩成多的檔主表示只有部分有標記,還有7位受訪檔主表示自己出售的生鮮雞全部沒有三證一標。

  對于屠宰廠集中代宰,受訪檔主們反映最多的問題是配送不及時。開賣前兩天,有個別市場反映上午九點后雞只才能送到市場,導致無雞賣。隨后屠宰廠調整配送時間,增加配送車輛,配送時間有所好轉。調查結果顯示,90個檔主中,49個檔主表示目前檔口早上6點至7點可收到統(tǒng)一配送的生鮮雞,約占54%,有6個檔主表示早上8點左右才能收到生鮮雞。此外有35個檔主表示自己在中南市場屠宰雞只后自行送運回檔主,約占39%。開賣生鮮雞以來,僅兩成多檔主表示從來沒有推遲過開檔時間,近五成檔主表示偶爾推遲,一成多檔主表示經常推遲。統(tǒng)一配送的生鮮雞,五成多檔主表示沒有出現(xiàn)過不新鮮變質的情況。三成多檔主表示偶爾會不新鮮,還有一成多檔主表示收到的生鮮雞經常有不新鮮的情況。

  B面

  八成市民不曾買生鮮雞

  家住依云上城的周姨,以前經常會買雞做菜,但自從禪城試點生鮮雞以來,周姨坦言 ,“ 還 沒 買過”。生鮮雞上市 正 好 半 個月,調查顯示,自禪城試點開賣生鮮禽肉以來,有8 0%市民表示,無買過生鮮雞,買過1~3次的市民 僅 點 占 到12%。約45%的市民認為禪城市場上生鮮雞的售價相對毛雞而言“太貴了,不能接受”,認為“比較貴”和“有點貴”的市民分別點到26%和20 %,而認為價格合理的約占到一成。

  無雞不成宴,調查顯示,超過八成市民表示經常購買活雞,其中經常去農貿市場買雞的市民接近九成,而選擇在超市、路邊雞販等其他渠道購買的僅占一成。

  新鮮程度成為首選條件

  購買活雞,市民最重視雞的品種和品相(羽毛、雞爪、雞冠等),而購買生鮮雞的選擇標準中,雞肉的新鮮程度占的百分比最高,近23%,屠宰日期占15%,品種占18%,銷售價格占11%,二維碼腳環(huán)約占9%,生產廠家約占7%,品牌包裝盒、其他分別約占5%,隨意買約占3%。

  不少佛山人喜歡現(xiàn)宰現(xiàn)殺活雞,認為口感較好。在調查中,有近八成市民表示毛雞和生鮮雞的味道區(qū)別大,生鮮雞口感不好,僅一成多的市民表示區(qū)別有一點,但可以接受,還有約5%的市民表示新鮮程度差不多,4%的市民則認為生鮮雞的味道更新鮮口感更好。為了追求口感和習慣,近七成市民表示會跨區(qū)去禪城以外的市場購買毛雞。

  記者同時將買過生鮮雞的受訪者篩選出來,一共139人。其中有59.71%(83人)的人認為生鮮雞與活雞現(xiàn)宰的味道區(qū)別非常大,生鮮雞口感不好;另外22.30%(31人)的人認為味道有一點差別,但可以接受;13人(9.35%)認為味道差不多;僅12人(8.63%)認為生鮮雞口感覺更好。

  近六成市民不會掃腳環(huán)

  市場上統(tǒng)一配送的生鮮雞戴有二維碼腳環(huán),市民可以用手機掃描,獲得禽只的屠宰廠和屠宰日期等信息。不過也有部分生鮮雞沒有任何標記。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約六成市民認為二維碼腳環(huán)沒有必要,其中約18%的市民認為完全沒必要,看著很奇怪,甚至會影響購買欲;約42%的市民認為多此一舉。而認為二維碼上的信息很重要的市民約占23%,認為很有必要,掃碼才安心的市民占18%。

  購買生鮮雞時,市民可以通過檢疫合格證和腳環(huán)信息查詢相關信息,但超過一半的市民表示太麻煩了,不會多問;想起來,偶爾問一下的市民約占29%。

  動態(tài)

  生鮮家禽供應量和月初持平方便檔主,將實施一證一標

  昨日是禪城試點生鮮雞上市剛好半月,據(jù)市農業(yè)局統(tǒng)計,昨日供應的生鮮家禽數(shù)量為3916只,半月來供應量最高峰為前日,供應4284只生鮮家禽(指符合條件的有三證一標的生鮮家禽),而本月生鮮雞上市的前三日供應量分別為2800、3900、4200多只。半個月后生鮮家禽供應和月初基本持平。禪城試點區(qū)域內原來售賣活雞的共325檔,選擇退市的有45檔,有280個檔口經營生鮮雞。

  記者從市農業(yè)局了解到,為了方便雞檔主,近期將實施一證一標,即生鮮雞須配備產品檢驗證和腳環(huán)標記,另外兩證(即檢疫證和來源證)由屠宰廠輸入至腳環(huán)上的二維碼,不用雞檔主再自己拿證。除市內三家臨時定點屠宰企業(yè)外,目前清遠天農也已為佛山供應生鮮雞,接下來,云浮溫氏集團也將參與佛山家禽集中屠宰,加大對佛山生鮮家禽產品的供應。

  延伸

  推廣生鮮雞,市民希望信息公開

  肖小姐是一名家庭主婦,她說,最擔心的是買到病死雞。調查顯示,買生鮮雞37%的人擔心“病雞死雞混入市場,質量無法保證”;其次是擔心口感不新鮮,約占27%。“現(xiàn)在天氣這么熱,冰鮮雞從早放到晚,想想感覺都不新鮮了。”肖小姐說,如果想吃雞肉,就打算坐車去桂城購買。

  到其它地方購買活雞只是權宜之計,調查中,近半市民希望政府在推廣生鮮雞時,在毛雞采購、屠宰、保鮮、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信息公開,方便參與監(jiān)督;其次希望相關部門加強質量監(jiān)管,嚴禁私宰雞、病雞等混入市場。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