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下滑 豆粕表現(xiàn)疲軟

2020-12-10來源:《期貨日報》文章編輯:小琳[點擊復制網址]
|
  12月9日消息;隨著南美大豆播種接近尾聲,市場對南美天氣關注度提高。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巴西等大豆產區(qū)的降水有利于大豆出苗和生長,國外大豆價格自高位滑落。近期美國大豆出口較為平淡,且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增幅較大,美國大豆價格明顯承壓。我國進口大豆成本下滑,且國內大豆壓榨量持續(xù)處于高位,豆粕供應較為充裕,油廠下調豆粕銷售價格,國內豆粕期價呈現(xiàn)疲軟狀態(tài)。
 
  南美種植回歸正常
 
  截至目前,巴西2020/2021年度大豆播種已經完成90%,雖然略低于去年同期的93%水平,但較過去幾周明顯增速。相比較而言,阿根廷大豆種植完成了48.2%,與去年同期的49%相差不大。雖然過去幾個月市場擔憂拉尼娜現(xiàn)象會影響南美大豆種植,但最新預估顯示,阿根廷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在1720萬公頃,較上年度增加10萬公頃。而未來幾周巴西作物種植區(qū)將迎來適宜的降水,有利于大豆的出苗和生長。南美大豆作物產量可能受損有限,在明年2月、3月的上市季節(jié),必然會形成集中的供應壓力,使國際大豆價格承壓下行。
 
  進口大豆成本下滑
 
  雖然美國農業(yè)部供需報告將美國大豆庫存消費比調低至歷史低位4.20%,供應緊張格局一度支持CBOT大豆價格高漲,但當前市場已經缺乏新鮮利多信息指引,隨著高價抑制了美國壓榨和部分出口需求,美國大豆價格出現(xiàn)回落,我國進口大豆成本大幅度下滑。目前,我國進口2月船期的美國大豆升貼水為195美分/蒲式耳,折合我國進口大豆理論到港成本為3766元/噸,連續(xù)6日下跌,且處于5周來的低位;而進口巴西大豆理論到港成本為3742元/噸,處于最近4周低位。進口大豆成本下滑,我國未來可能保持偏高的大豆進口數(shù)量,從而使豆粕市場遭受壓力。
 
  養(yǎng)殖消費增長緩慢
 
  近兩年,我國各地大力扶植生豬等養(yǎng)殖,國內可繁母豬、生豬存欄數(shù)量止跌企穩(wěn),部分地區(qū)的生豬養(yǎng)殖也得到顯著恢復。最近幾年肉價偏高,養(yǎng)殖效益良好,國內禽類、水產、反芻等養(yǎng)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只不過,養(yǎng)殖周期通常較長,對飼料原料的需求屬于長期行為,很難出現(xiàn)季節(jié)性的爆發(fā)式增長。因而豆粕市場會時常出現(xiàn)供應集中增長與消費緩慢增長的不匹配,會導致斷斷續(xù)續(xù)的庫存積累狀況。
 
  除此以外,目前國際社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糧油商品持續(xù)走高并不符合當下的宏觀環(huán)境。并且我國豆粕供應并不缺乏,僅僅依靠進口大豆成本的支持,豆粕的走高是很難長久和順暢的。一旦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或美國大豆出口不符合市場樂觀預期,大豆價格會再度承壓,進而影響豆粕行情。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