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處于美國大豆的播種階段。陳季國際大豆供應呈現近幾年少有的緊張狀態(tài),國際豆類市場對美國大豆的種植與生長狀況尤為關注,國際大豆價格不斷上漲。由于進口大豆成本抬升顯著,國內油廠的壓榨轉向虧損,企業(yè)對豆粕等產品的挺價意愿明顯增強,加之國內生豬養(yǎng)殖較過去幾個月明顯恢復,并且氣溫升高后各地水產養(yǎng)殖普遍展開,需求逐步恢復預期將長期支持豆粕價格。
美國新大豆預計仍緊缺
最新的美國農業(yè)部月度供需報告顯示,新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在8760萬英畝,較上一年度的8310萬英畝增加5.42%;預計大豆的收割面積在8670萬英畝左右,較上一年度的8230萬英畝增加5.35%;在天氣正常的狀態(tài)下,單產預計在50.8蒲式耳/英畝左右,上一年度為50.2蒲式耳/英畝。種植面積和單產的雙重提升,使美國新年度大豆的產量預計由41.35億蒲式耳提升到44.05億蒲式耳。雖然產量預期提升,但即便新年度大豆出口由上年度的22.80億蒲式耳降低到20.75億蒲式耳,壓榨量由上年度的21.9億蒲式耳略微提升到22.25億蒲式耳,新年度美國大豆的期末庫存也只提升到了1.4億蒲式耳,較上一年度的1.2億蒲式耳增幅有限,而庫存消費比依舊維持在3.26%以下的偏低水平,這也成為支持國際大豆價格的重要因素。
油廠的壓榨或產生虧損
由于國際大豆市場受到供應緊張、天氣擔憂等支撐,我國進口大豆成本一直處于4600—4800元/噸高位。國內春節(jié)過后油粕需求進入短暫的淡季,尤其豆粕價格較往年相比明顯便高,加之養(yǎng)殖受到疫情影響,豆粕的飼料需求一度受到拖累,庫存繼續(xù)維持高位。然而,進口大豆成本高企,國內豆粕等價格相應略弱,油脂價格亦高位振蕩,部分油廠的大豆壓榨利潤開始轉向虧損。截至目前,國內主要港口地區(qū)大豆壓榨利潤處于略微盈利狀態(tài),但若以期貨盤面核算,則虧損180—230元/噸。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大豆壓榨體系中,豆粕等下游產品價格被過度壓低,在大豆原料供應緊缺的狀態(tài)下,壓榨利潤的修復只能依靠豆粕的上漲來實現,由此部分油廠對豆粕具有了一定的挺價意愿。
國內生豬水產等養(yǎng)殖恢復
國內生豬養(yǎng)殖已經顯著恢復。一季度末,各省份公布了一季度生豬等存欄情況,大多有所增長。統(tǒng)計局匯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國生豬存欄量41595萬頭,同比增長29.5%,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318萬頭,同比增長27.7%。除了國內生豬養(yǎng)殖量有所恢復之外,隨著國內各地氣溫的升高,水產養(yǎng)殖也呈現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恢復格局,這都刺激了國內豆粕等飼料原料的強勁需求。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豆粕市場供應雖然并不緊缺,但未來養(yǎng)殖需求進一步恢復的概率較大,這對豆粕需求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加之在美國新年度到來之前,國際大豆供應依舊緊張,我國進口大豆到港成本難以降低,由此引發(fā)的壓榨虧損必然由豆粕和豆油價格的提升來彌補。此外,過去一段時間,豆粕較其他大宗商品價格的升幅相對較小,這也成為吸引資金青睞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長期來看,豆粕價格重心將以繼續(xù)上移為主。(作者單位:然厚商貿)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