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雞倌"探蛋價:三四塊錢一斤的雞蛋難再有

2011-10-08來源:水母網文章編輯:小琳[點擊復制網址]
|

  三四塊錢一斤的雞蛋,很難再有了

  飼料成本上漲,“雞病”防不勝防,散戶陸續(xù)退出導致蛋雞存欄急劇萎縮

  YMG記
  者養(yǎng)雞場當“雞倌”,探究高價蛋是怎么來的

  雞蛋是百姓“菜籃子”中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食品,蛋價波動牽動人心。今年以來,蛋價猶如坐上了“過山車”,在中秋節(jié)前更是一路飆升,節(jié)后出現(xiàn)小幅回落,起伏不定的蛋價成了百姓談論的焦點。“十一”假期,YMG記者走進招遠市齊山鎮(zhèn)溫家村一家大型養(yǎng)雞場當了一回“雞倌”,現(xiàn)場體驗雞舍里的艱辛,也探究了“不淡定”蛋價背后的因素。

  YMG記者 李泉江 攝影報道

  收雞蛋

  簡單的動作每天要重復近萬次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黃玉勝的養(yǎng)雞場,得知來意后,他客氣了幾句,便給記者分工:“既然來體驗養(yǎng)雞,那先從收雞蛋開始吧。”說著話,記者換上消過毒的工作服,便跟他一起向雞舍走去。剛到雞舍門口,一股刺鼻的雞屎味撲面而來,熏得記者喘不過氣。

  黃玉勝的雞場有2萬只蛋雞,在齊山鎮(zhèn)算首屈一指的大型養(yǎng)雞場。規(guī)模雖大,但雞舍安裝了自動化設備,人工活不多。“養(yǎng)雞是個辛苦操心的活兒,從早晨5點左右開始給雞喂第一次食,一天要喂上3次;雞蛋從上午開始收,直到下午3點才結束。別小看這個簡單活兒,一遍雞蛋收過就會腰酸背痛。”黃玉勝說。

  不知不覺中,表針指向8點30分,雞舍內雞群的鳴叫聲吸引了記者的視線,也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只見一枚枚雞蛋從一層層的雞籠里滑到接蛋欄,一眼望去,好似一道道斑馬線。記者趕緊把幾個雞蛋筐放在小推車上,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

  高低不一的接蛋欄讓記者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彎腰,一枚枚熱乎的鮮雞蛋經過記者的手進到了雞蛋筐內。在好奇感的促使下,一會兒工夫前兩筐雞蛋就收滿了。又過了大約一小時,記者的衣褲被汗水滲透,雞蛋上粘帶的雞糞也弄了記者一手,腰也酸痛起來。

  隨著小推車上的雞蛋筐逐一滿了起來,體驗收雞蛋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記者小心翼翼地把一車雞蛋推出雞舍后,才騰出空長舒了一口氣。“才收了這么幾筐雞蛋就累得不行了啊,我們一天要撿上萬只雞蛋呢,簡單撿拾動作就要重復近萬次。”黃玉勝笑著對記者說。

  喂雞食

  農民養(yǎng)雞也用上了“高科技”

  在黃玉勝的雞場,記者既體驗了養(yǎng)雞人的辛苦,也看到了高科技、自動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

  “以前養(yǎng)2萬只雞,我要雇6個人?,F(xiàn)在喂食、喂水都自動化后,雇傭兩個人就足夠了。”在他的指導下,記者輕輕一按按鈕,輸送帶便將攪拌均勻的飼料送至食槽內,雞只要一低頭,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在察看雞進食時,記者發(fā)現(xiàn)每只雞都“缺嘴勾”,原本尖尖的嘴好像被折斷了一般,只剩下短禿禿的一小截。黃玉勝說:“這是特意剪掉的,嘴尖的雞吃食時容易把飼料弄到槽外,既浪費糧食又不衛(wèi)生。另外,還防止雞仔互相啄斗,所以從小雞開始就會把嘴剪掉一部分。”

  除了自動喂食裝置,雞舍還安裝了自動喂水裝置。雞籠上方有個出水閥門,輕輕一啄,水滴就下來了。“雞渴了,一抬頭就能喝到,既方便又節(jié)水。”黃玉勝說。

  除了在喂食方面實現(xiàn)了機械化,雞舍的打掃也是機械化自動操作,每排雞籠下面都有一個半米深的坑,里面有一臺雞糞清理器。打開機器,它就自動將坑內的雞糞推出舍外。

  這一套自動化設備給黃玉勝帶來了很多方便。以前要提著飼料和水桶,挨個給雞添食加水,如今一個按鈕就將問題全解決了,大大減少人力成本。

  探蛋價

  三四元一斤的雞蛋難再現(xiàn)

  隨著體驗活動的結束,記者還沒來得及換下衣服便跟黃玉勝探討起“蛋價”來。作為一個25年的養(yǎng)雞專業(yè)戶,黃玉勝詳細分析了雞蛋價格走高的原因:“蛋價徘徊在每斤四五塊錢之間,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個是飼料成本的上漲;二是養(yǎng)殖量急劇萎縮;三是疾病等不可控因素越來越多。”

  談起今年雞蛋價格的居高不下,黃玉勝微笑著說:“很正常,看看飼料的成本,你就知道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只雞仔到成雞大概需要120天的時間,在這期間,基本算是雞的純成本投入期,平均一只雞需要投入30多塊錢。按照養(yǎng)殖經驗,蛋雞開始下蛋后,平均喂2斤半左右飼料,雞才能下1斤蛋。加上疫苗、用藥和前期的純投入,算總賬應該折合 “3斤飼料,1斤雞蛋。”如今飼料價格在每斤1.4元左右,3斤就是4.2元。“這4.2元還不算人工成本,更沒算房屋、設備等折舊。因此,看看飼料成本,就可以想象雞蛋價格為什么會漲這么高了。”

  算完飼料成本,黃玉勝又跟記者談起整個養(yǎng)雞大環(huán)境,“近幾年,養(yǎng)雞環(huán)境極度惡劣,疾病防不勝防,這雞是越來越不好養(yǎng)了。拿招遠市來說,前些年好的時候,整個招遠約有300萬只蛋雞,而如今也就100萬只左右。不僅招遠,整個煙臺市蛋雞的存欄量也比以往少了很多。”黃玉勝介紹,他也就是靠規(guī)模大、耐折騰才抗了過來,不少中小養(yǎng)雞場陸陸續(xù)續(xù)都倒了。“特別是最近幾年,雞病異常復雜難治,因此不少‘散戶’陸續(xù)退出,只剩下規(guī)模較大的養(yǎng)雞場。”

  這一系列原因,加上一些月餅生產廠家忙著儲備雞蛋做原料,導致中秋節(jié)前夕,雞蛋價格飆升到每斤5.2元左右的最高峰。中秋節(jié)過后,按照市場慣例,蛋價出現(xiàn)了一定幅度的回落。

  黃玉勝又說,因為今年的豬肉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雞蛋產生了一定替代效應,銷量被拉升,這種情況下,蛋價跌得不會太厲害。同時,飼料和人工等成本的上漲,蛋價很難再回到“三四元一斤的時代了”。

  養(yǎng)雞也是高風險行業(yè)

  臭味、汗水、寂寞、孤獨……不親自到養(yǎng)雞場體驗一番,人們很難體會到養(yǎng)雞人的艱辛。

  雞仔剛接到雞舍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黃玉勝從未睡過一個囫圇覺,晚上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起來看一遍雞舍的溫度、濕度和雞仔的進食情況。雖然已經雇了人,但他心里依舊放心不下。那成群的雞仔,黃玉勝像呵護孩子一般照顧它們。

  夏天,刺鼻的雞屎味熏得人喘不過氣來,而黃玉勝在雞舍里一呆就是半天;冬天,黃玉勝又要飽受雞舍內外巨大溫差帶來的不適。按照黃玉勝的話來說,“身體上的勞累是輕的,最難受的就是心里的煎熬。”

  養(yǎng)雞人最怕疾病,雞得了瘟疫不僅錢賺不到,很容易血本無歸。25年時間里,黃玉勝一直提心吊膽,從一名普通養(yǎng)雞人儼然變成一名合格的獸醫(yī)。在這些年里,他也遭遇過幾次“滅頂之災”,每次過后他都有不想干的念頭,但咬咬牙還是堅持了下來。

  因為雞場需要嚴格的消毒,黃玉勝很少外出,雞場的大門也一直是緊閉著的。長期以來,他已經學會了忍受寂寞和孤獨。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