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分析

2013-08-08來源:《中國禽業(yè)導刊》文章編輯:汪志錚[點擊復制網(wǎng)址]
|

  一 流行病學

  肉毒梭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厭氧菌,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飼料、水果、肉中。在腐敗的動物尸體中,在缺氧的條件下生長繁殖時產(chǎn)生大量的外毒素。神經(jīng)毒是已知的最毒物質之一。當禽類吃了蠅蛆、死魚、爛蝦、死螺螄、死家禽及其他死動物,還有腐敗的魚肉等均可發(fā)生中毒,尤其是鴨和雞易感性最強,危險性也較大。

  二 癥狀

  從吃食到發(fā)病一般為1~3天,最陜的幾個小時就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閉目嗜睡、停食、羽毛松亂,腿、翅膀、頸部肌肉麻痹,叫聲低微,不能行走。頭頸扭曲或下垂,匍匐狀地伏臥,把頭擱在地上,頭頸伸直,所以又叫“軟頸病”。愎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后期羽毛震顫,羽毛脫毛,死前昏迷,體溫下降。需要指出的是,病狀出現(xiàn)的程度,取決于毒素進入體內的量,中毒輕的表現(xiàn)發(fā)病輕,死亡少,中毒重的很快發(fā)病,突然大批死亡,很容易誤認為其他方面的中毒或禽霍亂等病。不過病鴨早晨外出時可能無病狀表現(xiàn),一般是下水覓食后明顯。有的出現(xiàn)落群、慢行或發(fā)癱,且有增多趨勢。

  剖檢:一般無特異變化。死鴨整個腸道充血、出血,尤以+二指腸為甚。

  三 防治

  不喂腐敗的飼料。死亡的動物尸體要焚燒或深埋。

  病鴨食道膨大部如仍有腐敗的動物性食物,可將鴨頭下垂,用手將食道膨大部內的食物緩緩擠出。擠盡后,以大型的金屬注射器套上小而長的橡皮管,向食道膨大部灌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予以搖蕩,再將鴨頭倒懸,將高錳酸鉀和食物擠出,如此反復二三次。

  食道膨大部內已無飼料時可用輕瀉劑,每只鴨灌服3~6克硫酸鎂的水溶液,8小時后用磺胺脒、次硝酸鉍各0.25克灌服,1日3次?;蛴么笏?000克,加入少量鹽的冷開水溶液(食鹽不能超過飼料日量的0.5%),灌服100只鴨。還有灌服淡糖水、綠豆湯。

  也有用1只雄雞的血,調入尿1千克,灌服100只鴨,同樣可取得較好的療效。有條件時,可以腹腔注射同型的抗c型肉毒抗毒素,成年鴨每只4毫升,雛鴨每只2毫升。

  輕癥者,可將其放在清潔的深水中,任其采食幼嫩草,一二天即可痊愈。


◆雞病專業(yè)網(wǎng)——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wǎng)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