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介紹:茶花雞個體尋常略大,是家雞的野生祖先。雄鳥上體具金屬光澤的金黃、橙黃或橙紅色,并具褐色羽干紋。臉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紅色,且大而顯著。雌鳥上體大部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棕色,往后漸變?yōu)樽鼗疑?。棲息于海?000米以下的熱帶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竹、樹葉、各種野花瓣為食,也吃白蟻、白蟻卵、蠕蟲、幼蛾等。雄鳥獨處,或與眾雌鳥配偶,或其他雄鳥群棲。取食于地面但飛行能力強,夜棲樹上。分布范圍包括印度次大陸北部、東北部及東部,中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及爪哇。引種至其他地區(qū)?,F(xiàn)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原雞是喜歡結(jié)群生活的鳥類,除繁殖期外,大多結(jié)成7~8只以上的群體,最多可達20多只。性情機警,受驚后便迅速奔入樹林、灌叢中,或飛到山坡之下。夜間棲息于樹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動。雜食性,主要以植物葉、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筍、草莓、榕果、草子、漿果和種子為食,有時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與家雞混群覓食。覓食方式也和家雞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邊走邊覓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覓食活動最為頻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雞也吃各種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動物性食物。
國內(nèi)分布: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鎮(zhèn)康、耿馬、雙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臘、思茅、景東、綠春、金平、河口與富寧,廣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馬、崇左、龍州、寧明、憑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鳴、邕寧、上林、膝縣、岑溪、馬山、田林以及博白、紅水河等地,廣東的徐聞,海南的霸王嶺、吊羅山、文昌、瓊海、白沙、萬寧、樂東、瓊中、鸚哥嶺、尖峰嶺、東方、保亭和陵水,均為留鳥。
國內(nèi)分布:繁殖期2~5月。進入繁殖期后雄鳥叫聲頻繁,常常發(fā)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聲有似‘茶花兩朵’,故中國云南許多地方稱原雞為茶花雞。主要營巢于林下灌木發(fā)達、干擾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樹林內(nèi)營巢的。巢多置于樹腳旁邊或灌叢與草叢中地上,巢甚簡陋,通常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親鳥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淺坑,內(nèi)再墊以樹葉和羽毛即成,有時直接產(chǎn)卵于灌叢中地上。每窩產(chǎn)卵6-8枚,偶爾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淺棕白色或土黃色、光滑無斑,橢圓形,大小為42-48mm×31-36mm。卵產(chǎn)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卵化期19-21天。雛鳥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隨雌鳥活動。
飼養(yǎng)建議:該雞采食量較少,有著天生非常強厚的適應能力,能很快的適應我國各地的環(huán)境及季節(jié)氣溫,且種蛋受精率成活率高達90%-95%,回報利潤相比一般的家雞較為理想,缺點市場銷價,對市場營銷和批發(fā)要求較高,因而有銷路條件的養(yǎng)雞戶可以考慮飼養(yǎng)。
種蛋飼養(yǎng):種雞必須選擇個體健康、品種特別突出、體形強健的雞只,并在百日齡后限量飼喂,每天用粗蛋白含量13%的雞料只喂一次,至5月齡進入產(chǎn)蛋期時逐步改用種雞料投喂,讓其自由采食,每隔3天添加適量的多維,服用3天,另添加氯化膽鹼、礦物質(zhì)等,多喂青飼料。調(diào)整密度為5~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1:6~8,并逐步補充人工光照,每周增加半小時,直到光照時數(shù)為16~18小時。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