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大幅上漲抵消豆粕價格下跌,壓榨虧損底部震蕩。從2018年10月10日至本周一,豆粕現(xiàn)貨價格下跌930元/噸,跌幅24.3%,面對跌跌不休的豆粕行情,筆者認為陽光總在風雨后。本周初,國內(nèi)沿海地區(qū)油廠豆粕報價:遼寧大連2820元/噸,天津2790元/噸,山東2730元/噸,江蘇2800元/噸,廣東2790元/噸,平均報價2796元/噸,比貿(mào)易商報價高出20~40元/噸,比1月初油廠報價下跌150元/噸,跌幅5.3%,而貿(mào)易商報價平均下跌100元/噸,跌幅3.3%。
進口大豆成本降低后期或升
據(jù)統(tǒng)計,2018年12月船期、2019年1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為3490元/噸,比2018年12月份進口的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下跌100元/噸,跌幅2.7%。截至本周一,2019年1月船期、2月進口的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為3302元/噸,比上周末下跌23元/噸,跌幅0.6%。統(tǒng)計期間,美豆期貨1903合約收盤價上漲23.5美分/蒲式耳,漲幅2.5%,運行區(qū)間為859~941美分/蒲式耳。
由于中美貿(mào)易摩擦緩解,加之南美部分大豆提前上市,導致巴西進口大豆升貼水下跌幅度非常大。目前,巴西大豆升貼水30美分/蒲式耳,比2018年11月初下跌195美分/蒲式耳,跌幅86.6%,最低時(上周四)僅22美分/蒲式耳,預計巴西大豆升貼水最悲觀的時刻可能一去不復返。而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由2018年11月1日的高點6.96下跌至本周一的6.77,下跌0.19,跌幅2.7%。雖然匯率變化不大,但是每噸進口大豆成本減少60元/噸。由于匯率升值,升貼水下跌幅度較大,超額抵消期貨上漲,導致進口大豆成本明顯降低。2019年3月份進口南美大豆成本為3165元/噸,比上周末下跌21元/噸,跌幅0.65%。鑒于升貼水幾乎是底部,加之美豆上漲,進口成本有望穩(wěn)步提高,不過有待觀察。
壓榨利潤有望進入減虧周期
按照2019年1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3490元/噸,對應大連期貨1月21日1905合約豆粕收盤價2585元/噸、豆油收盤價5678元/噸計算,壓榨利潤為-412.9元/噸(豆粕豆油基差和加工費相互抵消)。從2018年12月28日壓榨利潤低點-535.4元/噸震蕩上漲至本周一的-412.9元/噸,上漲122.5元/噸,漲幅22.8%。同期豆粕1905合約收盤價下跌40元/噸,跌幅1.5%;而豆油上漲302元/噸,漲幅5.6%。對應1909和2001合約,分別虧損361.5元/噸和296.2元/噸。
按2019年1月份進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3490元/噸,對應長春地區(qū)1月21日現(xiàn)貨豆粕2890元/噸、豆油5780元/噸計算,壓榨利潤為-272.1元/噸。從2018年12月28日的壓榨利潤低點-359.8元/噸震蕩上漲至本周一的壓榨利潤-272.1元/噸,上漲87.7元/噸,漲幅24.3%。同期現(xiàn)貨豆粕下跌140元/噸,跌幅4.6%;而豆油上漲550元/噸,漲幅10.5%。期貨和現(xiàn)貨壓榨均走出豆粕下跌、豆油上漲走勢,比值低點從1.51擴大至2,上漲0.49,漲幅32.4%。
基差縮小豆粕價格中線看漲
以1905合約基差為例,運行區(qū)間為200~850元/噸,從2018年10月10日的基差高點885元/噸縮小到2019年1月21日的低點300元/噸,下跌585元/噸,跌幅66.1%;同期現(xiàn)貨豆粕下跌930元/噸,跌幅24.3%,期貨下跌385元/噸,跌幅12.9%。走出一個現(xiàn)貨跌幅大于期貨跌幅的走勢?;羁s小沒有結束,預計還有50~100元/噸的下跌空間。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期貨和現(xiàn)貨壓榨虧損均有所恢復,主要是進口大豆成本降低所致。而豆粕下跌被豆油上漲所抵消,對壓榨虧損暫時影響不大。由于1月份進口大豆均值為3490元/噸,高于分銷大豆價格3250元/噸,與2月份進口大豆成本均值基本相當,按目前港口分銷大豆價格,對應長春地區(qū)豆粕、豆油壓榨虧損32.1元/噸。
長春地區(qū)豆油和豆粕價格居全國最高,其他地區(qū)虧損可想而知。由于基差下跌高達585元/噸,經(jīng)過測算,還有50~100元/噸的下跌空間,之前基差下跌是現(xiàn)貨跌幅大于期貨。目前看,很有可能現(xiàn)貨漲幅小于期貨,基差縮小到150~200元/噸,屆時豆粕才能走出上漲行情。目前看僅依靠豆油上漲和進口大豆成本降低,恢復壓榨利潤是不可能的,只有兩個品種同時上漲,才能有效恢復壓榨利潤,不過這一次上漲,豆油漲幅大于豆粕,不會出現(xiàn)豆油大幅上漲而豆粕大幅下跌,短時間可以,長期肯定不可能。預計在未來20~30天底部寬幅震蕩結束后,豆粕價格中線看漲。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