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種源性疫病的防控與凈化

2022-01-23來源:北方牧業(yè)文章編輯:靈兒[點擊復制網(wǎng)址]
|

  1、家禽種源性疾病概述

  1.1家禽種源性疾病的概念

  禽種源性疫病(Disease of avian embryo)即蛋媒傳播性疾病。指禽胚胎在其發(fā)育過程中,由于某些異常的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其發(fā)育出現(xiàn)偏差,以致發(fā)生病變、畸形和死亡的現(xiàn)象。

  1.2產(chǎn)生的影響

  種雞產(chǎn)蛋率下降,種蛋品質下降;孵化成績(包括受精率、出雛率、健雛率等)明顯降低;種苗質量下降(畸形雛、病弱雛、帶毒雛),生長發(fā)育不良;抵抗力差,極易患病和死亡,使生產(chǎn)水平降低。

  1.2.1經(jīng)卵感染病原體

  在蛋的形成過程中就進入蛋內,而由蛋內攜帶傳播,因為有些病原體存在于卵巢或輸卵管內,在蛋殼和蛋膜形成之前進入蛋內,經(jīng)孵化后進入子代體內。

  1.2.2經(jīng)蛋殼污染感染

  腸內容物或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通過蛋殼進入蛋內,而由蛋殼污染傳播。禽蛋通過泄殖腔時病原體附著在蛋殼上,或剛產(chǎn)出時蛋殼被環(huán)境中病原體污染,新產(chǎn)蛋從溫熱的禽體降到較冷的環(huán)境時,蛋的內容物收縮,造成殼內微弱的真空,蛋的內部和外部便會出現(xiàn)壓力差,這時附著在蛋殼表面的病原體便會被吸引,可通過蛋殼內的小孔進入蛋內。

  1.3禽類主要的種源性疾病細菌病類:

  雞白痢、雞傷寒、支原體病(MG、MS)、衣原體病等;病毒病類:禽白血病、雞傳染性貧血、禽網(wǎng)狀內皮組織增生癥、戊型肝炎、禽腦脊髓炎、產(chǎn)蛋下降綜合征(EDS-76)、病毒性關節(jié)炎(禽呼腸弧病毒)、安卡拉(禽腺病毒4型)。幾乎所有病原微生物導致的種源性疾病在子代中均可以水平傳播,預防控制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手段就是從源頭開展凈化。

  2、種禽場禽白血病的凈化與防控

  2.1病原學

  禽白血病的亞群:A、B、C、D、E和J,分為外源性病毒和內源性病毒。外源性病毒指不會通過染色體傳遞的ALV,包括A、B、C、D和J亞型,致病性強。內源性病毒指可整合進宿主細胞染色體基因組,因而可通過染色體垂直傳播的E亞型。它可能是不完全基因組但不會產(chǎn)生傳染性病毒與致病性無關,也可能是全基因組因而能產(chǎn)生傳染性病毒,但通常致病性很弱,SPF雞也普遍帶毒。ALV的兩個主要抗原蛋白為囊膜糖蛋白(gp85)和衣殼蛋白(p27):囊膜糖蛋白(gp85)是區(qū)別亞群的抗原。衣殼蛋白(p27)為群特異性抗原,不同亞群間無明顯區(qū)別。不能區(qū)分致病性外源性病毒和無致病性的內源性病毒。ALV毒株間具有分子多樣性及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病毒易重組,其分子生物學特性已發(fā)生改變,導致亞型增加(J亞型白血病就是內源性和外源性白血病病毒的重組)。我國學者在東南亞發(fā)現(xiàn)新的亞型——K,研究表明免疫禽白血病疫苗會加快其病原分子的變異。

  2.2流行病學

  國內最早出現(xiàn)病例:1997年發(fā)生情況:1997~2001進口白羽肉種雞;2001~2004國內白羽肉種雞;2002年后蛋雞中已有報道;2003-目前國內黃羽肉雞;2009-2011年蛋雞和地方種雞大面積發(fā)病;2009—今部分地方雞禽白血病仍然嚴重。

  2.3禽白血病的危害

  致腫瘤(死亡率50%);免疫抑制;發(fā)育遲緩;污染疫苗;發(fā)病時間150日齡左右。

  2.4禽白血病的防控

  控制ALV刻不容緩。

  2.5禽白血病檢測技術研究

  J亞群禽白血病抗原檢測試紙卡;J亞群禽白血病抗體檢測試紙卡;群特異性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檢測試劑盒;J亞群禽白血病抗原ELISA檢測試劑盒;J亞群禽白血病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

  2.6禽白血病凈化技術研究

  地方雞感染禽白血病病毒后呈間斷性排毒;規(guī)定了禽白血病凈化檢測的四個時間節(jié)點:1天、60天、150天、240天;確定了凈化精確檢測的試劑盒;規(guī)定了雞場生物安全控制技術。

  3、雞白痢的凈化與防控

  3.1病原學

  雞白痢屬腸桿菌科,屬D血清型,雞白痢沙門氏菌和雞傷寒沙門氏菌具有相同的O抗原。形態(tài):革蘭氏陰性菌、無莢膜、無鞭毛,不形成芽孢,非運動性,但具有飄逸性。菌落比較小,散在的,表面光滑,呈藍灰色或灰白色,呈高度的宿主適應性。

  3.2對環(huán)境、理化因素的抵抗性

  在有利的環(huán)境條件下可存活數(shù)年,對熱和化學消毒劑等藥物敏感,耐低溫的能力較強,在患病雞排出的雞糞中可存活10天以上。

  3.3流行病學

  雞和火雞是雞白痢沙門氏菌的自然宿主,終生易感。母雞的帶菌率比公雞高,由于卵泡局部感染的隱藏性,其危害始于孵化期。雞體性腺的發(fā)育能激發(fā)其繁殖活性,四季均可發(fā)生感染。

  3.4傳播途徑

  陽性群和帶菌禽、鼠是重要的傳播者。垂直傳播1:陽性母雞所產(chǎn)蛋有1/3攜帶禽沙門氏菌占主要;垂直傳播2:泄殖腔中沙門氏菌從蛋殼進入蛋內為次要;水平傳播:消化道、呼吸道傳播。

  3.5癥狀

  蛋內感染:死胚、弱雛、死雛;雛雞:弓背閉眼、排白糞、糊肛、關節(jié)腫大、尖叫、整齊度差,耐過的雞發(fā)育緩慢,成為慢性患者或帶菌者;肺型雞白痢,雞只發(fā)病后呈現(xiàn)呼吸困難,剖檢可見有大小不一的肝臟結節(jié)和肺部大量粟粒大小的壞死肉變或花紋。

  3.6雞白痢的檢測技術

  3.6.1病原分離鑒定法取肝臟、脾臟、卵黃囊、盲囊等病料,接種肉湯培養(yǎng)基,挑取可疑菌落重新挑起在鑒別培養(yǎng)基上移植培養(yǎng),37℃培養(yǎng)18~48小時后,如有可疑菌落出現(xiàn),則純化培養(yǎng)進行下一步鑒定。是檢測雞白痢的金標準,但耗時太長,操作不簡便。

  3.6.2特異性PCR法雞白痢沙門菌和雞傷寒沙門菌的rfbS基因在第237和第598位堿基的不同。建立一種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等特點的PCR方法,快速、準確的鑒定出雞白痢沙門氏菌,但需要特殊儀器在實驗室操作,不方便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3.6.3血清學檢測方法利用雞白痢沙門氏菌和雞傷寒沙門氏菌具有相同的O抗原,以平板凝集法(PAT)檢測感染雞血清中的相應抗體。具有特異性強、操作簡便、檢出陽性率高等特點,適用于較大種群蛋種雞和肉種雞的凈化檢疫。

  3.7雞白痢防控技術

  控制傳染源:從源頭凈化種雞群;切斷傳播途徑:搞好養(yǎng)雞場生物安全管理;保護易感雞群:使用益生素、酶制劑、中草藥或疫苗進行預防;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4、種禽支原體病的凈化與防控

  禽支原體病(avian mycoplasmosis,AM)是由禽支原體引起的一種家禽傳染病。分類:雞敗血支原體病(MG)、雞滑液囊支原體病(MS)和火雞支原體。目前我國相當多數(shù)的養(yǎng)殖場都存在著支原體的潛伏感染,當有應激因素存在時就會暴發(fā),尤其是設備簡陋、飼養(yǎng)條件差的養(yǎng)殖場更易發(fā)生,通常與大腸桿菌、非典型新城疫等繼發(fā)或并發(fā)感染時病情加重。

  4.1流行病學特點

  垂直傳播:造成雛雞體內帶有支原體;水平傳播:病雞或帶菌雞常常通過呼吸、咳嗽等排出大量附帶支原體的粘液,隨后附著在空氣塵埃中飄浮,健康雞接觸這些塵埃后引起感染。第三種傳播方式是免疫某些含有支原體的疫苗后感染,這常常是由于制作疫苗的雞胚來源于未經(jīng)支原體凈化的雞場,后很容易造成支原體的傳播。

  4.2主要癥狀

  雞的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由敗血支原體感染引起,也可由滑液囊支原體感染引起,但很少是由支原體單獨感染引起的,與大腸桿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混合感染較多見。發(fā)生慢性呼吸道病的雞常表現(xiàn)咳嗽、呼吸困難、呼吸道啰音、眼睛與鼻腔有分泌物、眼(包括眶下竇)腫脹,嚴重時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耗抑гw感染,則主要引起關節(jié)、腱鞘的滑膜炎,主要表現(xiàn)引起趾關節(jié)腫大,出現(xiàn)跛行、臥地等癥。

  4.3支原體引起的病變

  雞敗血支原體和滑液囊支原體?;旌细腥尽R虼思扔泻粑赖陌Y狀和病變,又有關節(jié)的病變和跛行等癥狀。若有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時,則有肝周炎、氣囊炎和心包炎,囊腔中有大量黃白色纖維素樣滲出物,眶下竇腫脹,內有大量干酪樣滲出物。

  4.4支原體病診斷

  首先通過臨床癥狀與剖解變化做出初步診斷,實驗室進行血清學檢驗和病原分離做出確診。直接在病料中進行PCR或ELISA檢測很難,一般要求先增菌,由于支原體病原分離要求的條件相對較高,給一般生產(chǎn)單位或實驗室?guī)砹艘欢ǖ碾y度。

  4.5支原體病防控

  4.5.1做好雞群凈化工作

  國家對原種雞場的多種疾病凈化有明確要求,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

  4.5.2科學免疫接種疫苗

  1~7日齡的雞群用支原體活疫苗接種,60~110日齡接種支原體滅活苗1頭份,可大大降低支原體的發(fā)病率,實踐證明免疫保護率達85%以上。

  4.5.3合理的用藥

  藥物的選擇、用藥時間。

  4.5.4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建議雞場合理布局,嚴格做到全進全出制度;雞出欄后徹底沖洗、消毒等。


◆雞病專業(yè)網(wǎng)——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wǎng)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本網(wǎng)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