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yǎng)雞,應該注意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2022-06-14來源:愛牧家禽養(yǎng)殖等綜合文章編輯:靈兒[點擊復制網址]
|

  夏季溫度高,常伴有潮濕、悶熱等現象,加之蚊蠅較多,雞群易患病。因此,夏季養(yǎng)雞需謹防一些疾病。本文簡述幾種夏季雞群常見疾病的癥狀和防治措施,預防和減少雞群疾病的發(fā)生,進而提高雞群的生產性能,保證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

  一、高溫中暑

  當雞舍溫度過高,通風不良時,雞群易中暑?;疾‰u高度沉郁,絕食,飲水量大增,呼吸困難,張口喘氣,步態(tài)不穩(wěn),嚴重時雞群會大批死亡。

  防治措施:

  1、夏季應為雞群提供充足且干凈的水,可在水中適量添加維生素C,或者專用的防暑解暑抗熱應激的產品。飼料中也可以加上1%的藿香正氣散;日糧盡量在早上6點、傍晚6點和晚上10點飼喂,即涼爽的時候飼喂,促進采食。

  2、在雞舍上覆蓋稻草并灑上涼水,為雞舍搭建涼棚或遮陽網,在雞舍周圍種草、植樹可以降低雞舍溫度。

  3、每天中午12點以后,在雞舍內噴灑清涼井水,但必須同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也可安裝排風機加快排出熱氣。

  4、若發(fā)現雞中暑,應立即將雞轉移到陰涼通風處或在冷水中浸一會;同時在雞冠、翅翼部位扎針放血,給雞滴喂藿香正氣液2毫升。

  二、白冠病

  白冠病主要由庫蠓叮咬而傳播。被叮咬后,3周—6周齡雛雞發(fā)病嚴重、死亡率高,死前口流鮮血。感染稍輕的雞出現發(fā)熱、食欲不振、羽毛松亂,流涎下痢、雞冠和肉垂蒼白、伏地不動等癥狀,常在發(fā)病后1天—2天因出血死亡。

  防治措施:

  1、對所有可能的活動范圍,如墻面、飼料桶、飲水槽等地,用菊酯類殺蟲藥進行噴霧;或在黎明和黃昏時刻利用舍外蒿草、爛葉混以藥物點燃煙熏。

  2、保持雞舍衛(wèi)生、清除周圍環(huán)境的雜草和灌木,以減少庫蠓的聚集活動。

  3、一旦發(fā)現患病雞,立即封閉該雞場,對病死雛雞消毒后進行焚燒、掩埋。對發(fā)病雞群進行磺胺間甲氧嘧啶可溶性粉治療,環(huán)境消毒。

  三、球蟲病

  病雞可見消瘦、貧血和血痢癥狀,病雞往往精神沉郁、昏迷及足、翅的輕癱。死亡率可達20%以上。

  防治措施:

  1、雛雞和成年雞分群飼養(yǎng),保證飼料、飲水、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加強墊料衛(wèi)生,一般15日左右消毒工作,給予全價飼料,增強抵抗力。

  2、雞場一旦發(fā)現該病,應及時使用磺胺類藥物治療,配合維生素K3止血。

  四、雞白痢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禽類傳染性疾病。本病以雛雞拉白色糊狀糞便為特征,1-2周內雛雞死亡率較高,成年雞多呈慢性或隱性感染。

  雛雞感染白痢臨床表現畏寒、群聚、昏睡、呼吸困難,肛門周圍有白色糊狀糞便;成年雞無明顯臨床癥狀。

  主要病變?yōu)楦闻K和脾臟腫大、脆弱、有壞死點;腎臟暗紅充血或蒼白貧血;產蛋雞可見卵巢萎縮、卵子變性,病雞產蛋停止。

  防治措施:

  1.種雞凈化:種雞場防控的重點是定期檢疫凈化雞群,貫徹落實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從源頭上切斷雞白痢的垂直傳播。

  2.藥物防治:常用藥物亦可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tài)制劑,利用生物競爭排斥來預防雞白痢,但市面上普通的微生態(tài)制劑和藥物不可同時使用,使用時注意咨詢。同時小雞可選擇抗生素治療,產蛋雞選擇無藥殘的產品治療。

  五、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是常見的條件性致病菌,各日齡雞群在一年四季均會發(fā)病,夏季天氣濕熱,更易爆發(fā),飼養(yǎng)管理不當也是造成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病雞嗜睡、體溫升高、羽毛逆立且常被糞便污染。剖檢可見脾臟、肝臟充血和腫大。嚴重病例表現為纖維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并常與支原體、沙門氏菌、新城疫等混合感染造成氣囊炎和腹膜炎。

  防治措施:

  改善養(yǎng)殖環(huán)境,用消毒液清洗飲水器,做好環(huán)境的消毒工作。選擇高敏藥物防治本病。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