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蛋雞肝臟破裂出血常見病因

2023-10-21來源:網絡文章編輯:靈兒[點擊復制網址]
|

  禽病種類繁多,混合感染多發(fā),如何快速明確動物疫病診斷方向,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肝臟破裂是造成蛋雞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容忽視。其發(fā)病原因非常復雜,深深困擾者廣大獸醫(yī)工作者和蛋雞養(yǎng)殖戶。本文從肝臟的典型病變——破裂、出血出發(fā),概述了幾種造成蛋雞肝臟破裂出血的常見疾病, 希望有益于診斷實踐。

  1、肝臟破裂過程

  肝臟作為重要的營養(yǎng)器官和解毒器官, 受到毒素、病毒、細菌的損傷,第一步是發(fā)生代償性增生階段,即肝臟腫大(有的病對肝臟損害嚴重,不表現腫脹階段);第二步是肝臟組織形成病灶,如肝細胞脂肪化、血管壁損傷、形成血管瘤、組織變脆等;第三步是量變導致質變,當肝臟病變達到一定的水平,肝臟嚴重受損,凝血酶原分泌不足,血液的凝血能力下降。一旦有誘發(fā)因素比如劇烈運動、擠壓、踩踏、產蛋和排便異常等就可以造成肝臟破裂、大出血,繼而死亡。

  2、引發(fā)肝臟破裂出血的原因

  2.1 病毒

  2.1.1 戊型肝炎感染

  是肝炎-脾臟腫大綜合征的主要病因,可導致肝、脾腫大出血。本病單獨感染前期癥狀較輕,死亡率也不高,但是發(fā)病周期長,100 d 后可導致全群 90%的死淘率。與其他病混感時情況會很嚴重。

  2.1.2 腺病毒

  腺病毒感染又稱包涵體肝炎,可造成肝臟變形、壞死和細胞變化,同時會造成產蛋量下降10%,生長緩慢、脂肪沉積過多,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以及引起呼吸道癥狀、腱鞘炎。

  2.1.3 禽白血病

  可導致肝臟顯著腫大、變硬,有彌漫性灰色腫瘤浸潤, 導致肝臟呈花斑狀或顆粒狀,肝臟變得很脆,肝臟和脾臟中有血栓形成,引起梗死和破裂。個別型可出現內臟器官多發(fā)性血管瘤,易破裂出血。

  2.2 細菌

  如空腸彎曲桿菌、 多殺性巴氏桿菌、雞白痢沙門氏菌、敗血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這些細菌多為雞群的常在菌群,一般情況下不發(fā)病,但是當雞群免疫力下降時,一旦雞群感染病毒病時,常伴隨這些細菌繼發(fā)感染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2.2.1 空腸彎曲桿菌

  自然感染家禽時,通常無臨床癥狀, 但和別的疫病混感時或者當雞群免疫力極其低下的時候,可導致弧菌性肝炎,肝臟腫大壞死出血。

  2.2.2 雞白痢沙門氏菌

  可導致肝、脾、腎腫大和充血,有時可出現腹水,雛雞可出現無癥狀突然死亡;成年雞主要病變表現為卵泡變形、變色,出現囊腫或結節(jié)狀,輸卵管干酪樣滲出,纖維素性腹膜炎和肝周炎;心包炎,心包膜透明度降低,增厚,心包液渾濁增多。

  2.2.3 禽霍亂

  可造成肝臟腫大, 可見多發(fā)性小的局灶性凝固性壞死區(qū),異嗜細胞浸潤區(qū)。

  2.2.4 敗血鏈球菌

  可導致肝臟充血、腫大,有粟米狀到 1 cm 大小的紅色、褐色、白色的壞死灶。

  2.2.5 金黃色葡萄球菌

  可造成多器官壞死 (包括肝臟),肉芽腫。

  2.3 原蟲病

  如組織滴蟲病(黑頭病)、住白細胞原蟲病等。

  2.3.1 組織滴蟲病

  又名傳染性盲腸肝炎或者黑頭病。本病單獨存在時一般不產生嚴重的后果,但是和其他病菌混合感染,例如柔嫩艾美耳球蟲、大腸桿菌、梭菌等,可出現嚴重的病變,主要病變器官在盲腸和肝臟;盲腸壁變厚、充血,并有大量的滲出物,并逐漸干酪化,最終形成干酪樣腸芯;肝臟形成圓形下陷的壞死灶,且腫大、變?yōu)榫G色或黃綠色。

  2.3.2 住白細胞原蟲病

  又名白冠病,可導致全身性出血,肝、肺、腎等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一些內臟器官及肌肉組織有白色的小點結節(jié)(裂殖子)。

  2.4 中毒

  如霉菌毒素中毒、藥物中毒等。

  2.4.1 霉菌毒素中毒

  霉菌毒素主要是霉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 主要有麥角生物堿、 黃曲霉毒素、單端孢霉烯族毒素、鐮刀菌毒素、赭曲霉毒素、卵孢霉素、桔霉素、煙曲霉素等組成,可導致肝臟中毒、組織增生、多灶性壞死出血、組織結構破壞及蛋白、DNA 合成受阻,肝臟壞死、變性,肝功能衰竭,肝細胞空泡化,肝臟顏色發(fā)白、黃綠色。早期肝臟組織代償性增生腫大,后期萎縮。此病多發(fā),診斷時應當首先排查飼料霉變問題。

  2.4.2 藥物中毒

  例如磺胺類藥物中毒, 可造成皮膚、肌肉、內臟廣泛性出血,肝臟腫大,呈淡紅色或黃疸,有散在的淤點和局灶性壞死。

  2.5 營養(yǎng)代謝類疾病

  如脂肪肝綜合征,又稱脂肪肝出血綜合征,是一種營養(yǎng)代謝類疾病,原因復雜,產蛋高峰期多發(fā),可造成肝臟破裂,腹腔中有血水或血凝塊,肝臟腫大、邊緣鈍圓、油膩多脂,褐色或淡黃色,易碎。

  2.6 其它原因

  2.6.1 應激

  比如轉群運輸、 免疫注射、 氣溫變化、飼料改變、通風不良等。

  2.6.2 生理階段的改變

  比如開產或進入高峰期。

  2.6.3 感染一些其他的疾病

  導致免疫力下降或者免疫系統(tǒng)崩潰。

  3、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

  3.1 開展場內疫病凈化, 從引種著手就要引進高質量的雞苗,拒絕買一送一,買一送二。

  3.2 開展場內環(huán)境控制, 減少場內單位面積的細菌總數、病毒總量。

  3.3 盡量減少、減輕或者避免各種應激。

  3.4 確保飲水充足、衛(wèi)生。

  3.5 提供優(yōu)質的平衡日糧,確保無霉變,維生素、微量元素充足合理。少添勤添,吃多少添多少,保證營養(yǎng),減少浪費,避免霉變。

  3.6 防疫過程中要經常換針頭, 避免人為地傳播疾病。

  3.7 根據蛋雞的生理階段,定期使用一些抗應激、保肝護腎的藥物進行預防。

  3.8 不養(yǎng)病,發(fā)現苗頭要進行積極治療, 防止繼發(fā)感染。有條件的要進行病因調查和追溯,把樣品送到實驗室分離毒株/菌株進行確診。

  3.9 發(fā)現感染了沒有治療價值的疾病, 要果斷止損,全群淘汰。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