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禽流感危機:H5N1病毒的進化與威脅

2025-04-09來源:現代畜牧網文章編輯:小琳[點擊復制網址]
|
  美國禽流感現狀:持續(xù)蔓延,感染人數上升
 
  近期,禽流感話題引發(fā)廣泛關注。依據The Verge網站3月20日消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的計算生物學家、研究病原體進化的科研人員瑪莎?尼爾森(Martha Nelson)指出,禽流感“正以我們前所未見的方式進化”。
 
  自2024年3月首次在奶牛身上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以來,美國禽流感疫情已持續(xù)兩年有余,且形勢愈發(fā)嚴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表明,自2024年起,美國已報告數十例人類感染病例,其中1人死亡。在美國確診的70例人類感染病例中,絕大多數癥狀較輕。但自去年11月以來,北美至少有4人因感染H5N1病毒住院(美國3人,加拿大1人)。1月份,路易斯安那州有1人因接觸后院禽群感染病毒后死亡。
 
  在這些感染病例中,農場工人的感染情況較為突出。這或許與他們日常工作中頻繁接觸家禽、家畜等易感動物相關。美國內華達州衛(wèi)生部門2月10日報告的該州首例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病例,患者即為一名奶牛場工人。不僅如此,今年1月出現的美國首例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以及加拿大一名出現嚴重病癥的青少年,所感染的均是D1.1毒株??茖W家在兩位患者體內發(fā)現該病毒已發(fā)生一些關鍵突變,使其更適應人際傳播。
 
  病毒進化:以史無前例的方式變異
 
  H5N1禽流感病毒的進化態(tài)勢令人憂慮。瑪莎?尼爾森指出,禽流感正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化,正在適應哺乳動物,并且不斷展現出新的特性。這種病毒在家養(yǎng)動物和野生動物中廣泛傳播,但其確切傳播途徑仍未明確。
 
  自2024年3月首次在奶牛身上檢測到這種病毒以來,已有近1000個奶牛場受到感染。最初,科學家們發(fā)現幾乎一整年,所有感染病例感染的都是一種名為B3.13的病毒基因型,據信這種病毒是通過德克薩斯州的一次跨物種傳播事件進入牛群的。然而,更嚴重的人類感染病例與一種最近發(fā)生變異、可能更危險的病毒版本D1.1基因型的傳播同時出現。根據美國農業(yè)部的牛奶檢測數據,D1.1基因型病毒目前在野生鳥類和家禽中傳播,并且在2025年至少兩次傳播到了奶牛身上。
 
  這種進化意味著病毒的變異降低了其跨物種傳播的門檻,增加了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風險。一旦H5N1病毒獲得在人際間高效傳播的能力,一場全球性的大流行或許難以避免?;仡櫄v史上的流感大流行,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亞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都曾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如今,H5N1病毒的進化讓人們不得不警惕,是否會重演類似的悲劇。
 
  感染病例分析:癥狀與嚴重程度
 
  在美國確診的70例人類感染病例中,癥狀表現呈現多樣化。絕大多數患者癥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結膜炎或紅眼病,這或許與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tǒng)對病毒的抵抗有關。當人體接觸到H5N1病毒時,免疫系統(tǒng)迅速啟動防御機制,在病毒尚未大規(guī)模入侵機體時就進行了有效抑制。
 
  但自去年11月以來,情況發(fā)生變化。北美至少有4人因感染H5N1病毒住院(美國3人,加拿大1人),1月份,路易斯安那州有1人因接觸后院禽群感染病毒后死亡。這一死亡病例為一名年齡超過65歲且有潛在健康問題的患者。潛在的健康問題,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會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使得病毒在體內更容易大量繁殖,引發(fā)嚴重的病癥。
 
  從病毒基因型來看,不同基因型對人類感染情況有著不同影響。目前在野生鳥類和家禽中傳播的D1.1基因型病毒,攜帶的突變可能導致病毒更易感染人類上呼吸道。這也解釋了為何感染D1.1基因型病毒的患者癥狀更為嚴重。與之相比,之前在奶牛中廣泛傳播的B3.13基因型病毒,雖然感染范圍廣,但引發(fā)的人類感染病例癥狀相對較輕。
 
  防控困境與挑戰(zhàn):政府監(jiān)管與科研阻礙
 
  在禽流感防控的關鍵時期,美國監(jiān)管機構發(fā)生變動,給防控工作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關于聯邦政府在H5N1防控方面的工作進展,更新的信息日益減少。這種信息的缺失,使得病毒學家、流行病學家和州公共衛(wèi)生官員在防控工作中陷入困境。
 
  病毒學家需要通過最新的病毒監(jiān)測數據,了解病毒的變異情況和傳播路徑,從而制定針對性的研究方案。然而,缺乏信息讓他們難以把握病毒的最新動態(tài),研究工作也因此受到阻礙。例如,在研究病毒的跨物種傳播機制時,由于沒有足夠的疫情信息,科學家無法確定病毒在不同物種間傳播的頻率和規(guī)律,進而影響了對病毒傳播風險的評估。
 
  流行病學家則依靠全面的疫情信息,來分析疫情的發(fā)展趨勢,預測疫情的擴散范圍。但現在,他們因缺乏數據支持,難以準確判斷疫情的走向。這對于制定科學的防控策略極為不利。以疫情擴散預測為例,沒有準確的數據,就無法預測哪些地區(qū)可能成為新的疫情高發(fā)區(qū),也就無法提前做好防控準備。
 
  州公共衛(wèi)生官員在制定本地防控措施時,同樣需要聯邦政府提供的準確信息作為依據。但目前的信息匱乏,使他們在決策時面臨困難,無法有效調配資源,保障公眾健康。
 
  與此同時,研究機構正面臨實際的和潛在的大幅預算削減,并在進行大規(guī)模裁員。特朗普政府對科研機構的削減,以及聯邦政策的頻繁變動,讓研究機構的生存環(huán)境愈發(fā)艱難。許多原本專注于禽流感研究的項目,因資金短缺不得不暫?;蚪K止。裁員更是讓科研團隊的力量被削弱,一些經驗豐富的科研人員被迫離開崗位,導致科研工作出現斷層。這不僅影響了當前對禽流感的研究進度,也削弱了美國在未來應對類似公共衛(wèi)生危機時的科研能力。
 
  未來展望與應對:多方面防控的必要性
 
  面對H5N1禽流感病毒帶來的嚴峻威脅,多方面的長期防控至關重要。從畜牧業(yè)來看,養(yǎng)殖場應強化生物安全措施,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的進出,定期對禽舍進行消毒。同時,合理調整養(yǎng)殖密度,避免家禽過度擁擠,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例如,在一些疫情高發(fā)地區(qū),養(yǎng)殖場通過增加禽舍的通風設施,改善家禽的生活環(huán)境,有效減少了禽流感的傳播。
 
  野生動物管理部門也需加強對野生鳥類的監(jiān)測。通過建立監(jiān)測站點,及時掌握野生鳥類的遷徙路線和健康狀況,一旦發(fā)現疫情,能夠迅速采取隔離和撲殺措施,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對于一些與家禽養(yǎng)殖區(qū)域重疊的野生鳥類棲息地,要加強管理,避免家禽與野生鳥類的接觸。
 
  貿易政策制定者在防控中也起著關鍵作用。在國際貿易中,嚴格執(zhí)行禽類產品的檢驗檢疫標準,對來自疫情地區(qū)的禽類產品進行嚴格檢測,防止病毒通過貿易渠道傳播。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信息共享,共同應對禽流感的全球挑戰(zhàn)。
 
  對于養(yǎng)貓人士來說,也需要做出一定調整。貓作為哺乳動物,有感染禽流感的風險。養(yǎng)貓人士應避免讓貓接觸感染禽流感的鳥類,定期為貓進行健康檢查。在疫情高發(fā)期,盡量減少貓的戶外活動,降低感染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忽視COVID-19大流行期間積累的知識和工具。在新冠疫情期間,在病毒檢測技術、疫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個人防護設備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成果,完全可以應用到禽流感的防控工作中。例如,利用新冠疫情期間研發(fā)的快速檢測技術,可以更及時地發(fā)現禽流感病毒,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借鑒疫情監(jiān)測系統(tǒng),能夠更全面地掌握禽流感的傳播動態(tài),制定更科學的防控策略。必須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應對H5N1禽流感病毒的威脅,避免災難的發(fā)生。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