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這話放在玉米身上同樣適用,漲時如蝸牛,跌時如瀑布。
玉米的上漲不容易,經(jīng)過持續(xù)半個多月的上漲,才漲到了之前的局面,但沒跌幾天,馬上就要跌回原形了。
雖然說,市場也料到玉米不會一直上漲,肯定要有一波回調(diào),但是回調(diào)的速度還是超出了市場預期。
大白話就是,玉米跌猛了。
有多猛呢?
首先是山東、東北齊跌。
齊漲的時候沒漲多少,但是齊跌的局面倒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說白了還是因為市場情緒發(fā)虛,只要山東一跌,東北也很難挺得住。
而且基本是全軍覆沒,一片飄綠的狀態(tài)。
更別說這次跌得這么突然。
其次是山東華北跌得有點猛。
不僅是一天三四跌,白天晚上地落價,而且已有企業(yè)的報價跌破了1.2元/斤,這著實把玉米市場嚇一跳。
但其實也不意外,為什么?
因為之前玉米的看漲情緒就不牢靠,所以當市場稍出現(xiàn)一些變化的時候,情緒就很容易掉頭。
所以很明顯,玉米這是恐慌性下跌。既然是恐慌,那賣糧就又成了一窩蜂。
這一點從山東深加工門前到貨車的量級就可以看出,上周沖上了600多車,隨后又減少到了170多車,但到周末,又沖到了700多車。
為啥上量變化這么大?
主要是受進口玉米持續(xù)拍賣的影響很大。
截至目前,進口玉米拍賣已拍了4次,總量約100多萬噸,要按量級來說,區(qū)區(qū)100萬噸就能扭轉(zhuǎn)玉米行情嗎?
當然不會,但是重點不是量,而是成交率。
4次拍賣,成交率肉眼可見地直線下滑,從最初的96%到86%,再到57%,最后是49%。
并且溢價也逐步縮小,這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第一,需求不高。
當前玉米需求確實不高,這個我們之前說過很多次了,飼料方面有小麥替代,玉米采購積極性明顯降低;而深加工利潤不好,更不會大肆采購玉米。
所以隨著進口玉米的持續(xù)拍賣,市場情緒就開始降溫,因為一周兩拍,意味著這周不買還有下周,所以需求端也就不急。
第二,觀望情緒增加。
觀望什么呢?
當然不會觀望會拍多少玉米,而是觀望拍賣會不會降價。
因為隨著拍賣成交率越來越低,就可能會出現(xiàn)為了成交而下調(diào)底價的情況,所以這時候也就更沒人著急拍了,都轉(zhuǎn)為觀望心態(tài)。
所以呈現(xiàn)出來的結(jié)果就是,進口玉米拍賣越拍越降溫,越降溫對市場的殺傷力就越大。
于是,玉米市場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跌跌不休了。
而這種結(jié)果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情緒很難控制,而且玉米市場情緒不是個人情緒,而是一個集體性情緒,而且很容易從眾,所以只要有一個看跌,那就會像灰指甲一樣,一個傳染倆,倆傳染一片。
但情緒還有一定特點,那就是持續(xù)的時間往往都不會太長,也就是說,即便是看跌,但也不會一直沒盡頭的看跌,所以并不用擔心玉米會徹底失控。
玉米不會失控,因為各種條件都不允許玉米失控。
首先就是政策端,費了那么大勁好不容易把玉米從泥坑里拽出來了,沒理由再給推進去。
所以玉米跌歸跌,不至于沒有底線。
其次就是小麥。
小麥替代剛有點起色,玉米這么一跌,小麥也跟著受影響,飼料企業(yè)必然會再次停手,這也無形中會拖延小麥替代的時間,這對小麥來說也是不利的。
而如果玉米失控大跌,那小麥就更是一點兒機會也沒有了。
所以玉米看似危險,但大的風險的概率并不高。
不過,拍賣對玉米的影響一段時期內(nèi)還會持續(xù)顯效,玉米短期內(nèi)想重新上漲難度也很大。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