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是培育出體重均勻并達標、毛色均勻、體型和外貌符合標準的種雞群,能否保持種雞的最佳體重是育成期成敗的重要標志。若母雞能保持最佳體重,使其能適時開產,就能獲得較高的產蛋高峰,高峰期維持時間較長,種蛋合格率高。種公雞如能保持最佳體重,可使其長期提供優(yōu)質的精液,保持種蛋較高的受精率。
1.限制飼養(yǎng)
限制飼喂是通過有計劃地調整種雞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采食量和采食時間,最終達到控制種雞體重的目的。限制飼養(yǎng)做得好,后備母雞可參照種雞體重增長標準適度增長,體況均勻,同時使母雞性成熟一致、適時,避免過早開產,提高群體整齊度,降低初產期小蛋比例,提高產蛋期種蛋合格率,防止因采食過多而致雞體過肥,減少死亡和淘汰率,提高種雞的生活力、產蛋率和受精率,延長種雞經濟利用期,提高雛雞的品質,節(jié)省飼料,提高飼料效率,從而達到提高種雞的經濟效益的目的。
具體的限制飼養(yǎng)方法有:限質法和限量法,生產中常采取兩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
(1)質的限飼
即限制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一般采用降低飼料的能量、蛋白質含量,達到限制雞群生長發(fā)育的目的。在肉用種雞的實際應用中,同時限制日糧中的能量和蛋白質的供給量,但其他的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則應充分供給,以滿足雞體生長和各種器官發(fā)育的需要。“質的限飼”具體參考“嶺南黃雞營養(yǎng)標準”。
(2)量的限飼
肉用種雞飼料在“質的限飼”的基礎上,采食量還要加以限制,一般只供給自由采食量的60-80%。
(3)限飼模式
肉種雞根據(jù)實際飼養(yǎng)密度、周齡可采用以下不同的限飼模式,以達到控制體重和性成熟的目的。
?、倜咳障揎暎好刻烀恐浑u的平均喂量,當天的飼料一次性投放;
?、诟羧障揎暎杭磳商斓娘暳狭吭谝惶熘形菇o,每隔一天喂一次料,適合于7-10周齡;
?、鬯娜揎暎杭?天的飼料分喂4天(停料日不可連續(xù)進行),適合于7-14周齡;
?、芪宥揎暎杭?天的飼料分喂5天(停料日不可連續(xù)進行),適合于11-16周齡;
?、萘幌揎暎杭?天的飼料分喂6天,適合于15-18周齡。
(4)限制飼養(yǎng)注意事項
?、贌o論采用何種限喂方法,都應遵循稱料準確、喂料均勻快速、不撒料;
②按照當日喂料量一次性投放;
③遵循限料不限水的原則;
?、苋跣‰u挑出來適當增加料量;
⑤保證有足夠多的采食位置,盡量使每只雞采食準確、相同的料量,從而使雞群體重接近,提高體重均勻度。
2.稱測體重
限制飼喂的基本依據(jù)是標準體重,父母代種雞從6周齡(節(jié)糧型推遲2周)起,每周齡周末都要隨機抽取雞群3-5%個體,逐只空腹稱重,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算出抽樣群體平均體重和均勻度。
根據(jù)飼喂方案中的參考標準體重、喂料量和由抽樣群體平均體重推算出的雞群來確定給料量,如低于標準體重,下周可適當增加料量;如體重超出標準,下周可暫停增加料量(維持本周喂料量),但不能減量,直到與標準體重一致以后再增加料量。確定喂料量要以實測體重為依據(jù),同時考慮雞舍溫度、雞群健康狀況及所用飼料的能量水平等,不能教條地按表格所列喂料數(shù)字一成不變。在實際操作中注意使種雞勻速增重,切勿過快或過慢或忽快忽慢,決不能出現(xiàn)體重下降的現(xiàn)象。
3.適時分群和提高體重均勻度
體重均勻度決定了雞群體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性,是衡量種雞質量及各階段飼養(yǎng)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雞群體重均勻度是指體重在雞群平均體重±10%范圍內的個體數(shù)占雞群總數(shù)的百分比。有人在生產實踐中總結、發(fā)現(xiàn):育成期體重均勻度每增減3%,每只雞平均產蛋數(shù)相應增減4枚。如果育成期雞群體重均勻度差,不但會導致種雞產蛋期產蛋率低,雞只總產蛋數(shù)少,種蛋大小不均,還會造成后代雛雞均勻度差,大大降低生產效益。
影響雞群體重均勻度的因素很多,如飼養(yǎng)密度、疾病、斷喙不當以及不充足的營養(yǎng)進食量等。經常定期稱測體重有助于了解雞群偏離標準體重、均勻度低的原因,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糾正錯誤,減少損失。
適時分群不失為提高雞群均勻度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通過分群來提高均勻度既費時費力,又對雞造成較大應激,而且在大小雞群調整過程中,料量會有很大的跳躍。盡管分群后雞只很快能達到所要求的體重標準,但并不符合種雞的生長規(guī)律??梢妰H靠分群即使均勻度很高,生產性能也不會很理想。所以分群工作不僅應盡早進行,而且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在5-7日齡結合斷喙淘汰一部分病殘雞只,將弱小雞挑出單獨飼養(yǎng),多給些飼料,并且每2-3天觀察一次其體重的增長情況,往往2-3周后這些雞可趕上標準體重。
(2)分群工作結合疫苗接種進行效果較好,盡量不要頻繁分群,以免產生應激,挑出的小雞可根據(jù)體重增長速度,適當補給大雞只日耗料的30-100%,不能惡補、猛補。
(3)在6周齡前,將種雞群中的殘次雞或不符合作種要求的挑出淘汰,這樣既可節(jié)省飼料,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勻度。
(4)在12周齡之前,為了進一步提高體重均勻度,全群逐只稱重,按體重進行分群。一般按體重范圍分為3群:小雞和超小雞(低于標準體重群,約占全群的1/3),中雞(標準體重群,約占全群的1/3)、大雞(超標準體重群,約占全群的1/3),每群給予不同的飼料量, 每2周抽稱一次各群雞體重,并適當進行調整,提高全群均勻度。
(5)分群應盡量在12周以前完成,使其在15周達到體重標準,否則對生產性能影響較大,因15-16周后種雞的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明顯,如果一味提高均勻度進行挑雞,尤其對挑出的大雞進行更大程度的限飼,會使其錯過這一階段的發(fā)育而影響生產性能。
4.公母分群
由于公、母雞生長速度不同,采食量也不一致,建議在第5周齡將公、母雞分群飼養(yǎng)。
5.種雞的選留與淘汰
根據(jù)種雞數(shù)量、育成籠(舍)籠位,計算好公、母雞飼養(yǎng)密度轉入育成籠(舍),限飼前應盡快挑雞,正常型種雞在7周末前完成,矮小型種雞在8周末前完成即可。
(1)種公雞的選留
種公雞的選留一般從第6周齡開始,首先淘汰公雞群中性別鑒定錯誤、毛色、體型和外貌不符合標準的個體,選留體型中等,早期發(fā)育良好,雞冠大、直立,雞冠、肉垂(對稱)鮮紅、濕潤,毛色純而光亮的健康個體,按公、母雞比例1:20留作種用,淘汰健康個體按肉雞飼養(yǎng)、出售,殘雞、病雞立即淘汰。16周齡前后與開始配種前再次根據(jù)體型、毛色、健康狀況分別選擇一次,淘汰不符合種用標準的雞只,將其育肥、出售。
(2)種母雞的選留
淘汰種母雞群中性別鑒定錯誤、毛色、體型和外貌不符合標準的個體,淘汰早期發(fā)育差、體型特別小個體,淘汰的健康個體按肉雞飼養(yǎng)、出售;殘雞、病雞立即淘汰。15-16周齡時再次淘汰不符合種用標準的雞只,將其育肥、出售。
6.光照控制
光照對種雞的影響包括光照的長度和強度兩個因素,兩者的共同刺激效果更加明顯。
(1)密閉式雞舍光照控制方案
密閉式雞舍完全靠燈光進行人工光照(見表3),方法簡單易行,性成熟控制較好,體重接近參考標準時,母雞能適時開產。
密閉式雞舍光照控制參考方案
單位:天、小時、勒克斯
(2)開放式雞舍光照控制方案
開放式雞舍利用自然光照,日照時間隨季節(jié)和緯度變化而不同。我國處于北半球,冬至日(12月21-22日)日照時間最短,夏至日(6月21-22日)日照時間最長,開放式雞舍的光照方案應根據(jù)當?shù)貙嶋H日照情況,按光照管理程序原則來確定。以廣州地區(qū)為例,開放式雞舍光照控制方案(見表4)。
廣州地區(qū)開放式雞舍光照控制參考方案
單位:天、小時、勒克斯
7.飼養(yǎng)密度
嶺南黃父母代種雞育成期采用限制飼養(yǎng),為了維持雞舍內環(huán)境衛(wèi)生、保障雞群健康,在保證每只雞都能同時采食的情況下,飼養(yǎng)密度不宜過大(見表5)。
嶺南黃父母代種雞育成期飼養(yǎng)密度參考
8.免疫和用藥
在保證雞群健康的情況下,對種雞進行免疫接種和預防性用藥,免疫接種嚴格按事先制定的免疫程序操作,免疫前后2天飲水中添加復合維生素減少應激。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