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或短期回落 上行仍是大趨勢

2012-09-10來源:本網采編文章編輯:小琳[點擊復制網址]
|

  我們發(fā)現,從原料到加工到養(yǎng)殖業(yè),近兩個月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分析就認為,這也是國際遭遇極端天氣,傳導到國內市場的結果。那么正如前面片子里養(yǎng)殖戶的擔心,這輪上漲究竟是短期效應,還是長期趨勢呢?農產品后期價格到底會怎樣走勢?我們不妨到期貨市場上看看,遠期的價格行情究竟是怎樣的?繼續(xù)來看報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主產國,美國今年遭遇了50年不遇的干旱,而美國也是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供應商,曾經有數據就表示,美國25%的大豆都是種給中國的,前8個月,美國大豆?jié)q幅約為44%,豆粕漲幅更是超過70%。受此影響,國內豆粕期貨也出現了超過45%的漲幅,本月4號更創(chuàng)下每噸4369元的歷史新高。

  光大期貨分析師王娜:九月份的時候,國際豆類價格,尤其是大豆價格,美豆價格創(chuàng)了一個新高,這樣國內五月進口的成本已經達到了5500元/噸,整個價格非常高。

  不過機構分析認為,從期貨盤面來看,九月初,國內豆粕期貨市場已經出現降溫,豆粕遠月合約1305僅為每噸3670多元,與此同時,作為飼料中比重最大的玉米,雖然仍處于價格高位,但隨著新糧上市,也將迎來一波季節(jié)性回落。

  上海東證期貨分析師李想:養(yǎng)殖利潤非常低迷,相對來說原料價格稍微波動,因為玉米畢竟占飼料的比重60%以上,它是最大眾的一個原料,玉米價格只要波動十塊錢,對養(yǎng)殖戶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所以說,他們感覺成本有很大影響,但實際上,新玉米上市后會有一個季節(jié)性的回落。他們這個壓力也會相應的緩解。

  不過,分析師們普遍認為,從長遠來看,糧食價格上行仍然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大豆進口逐年增加,需求的增長不會立刻減少,加上對外依存度過高,一旦國際上有風吹草動,國內就只能被動接受價格波動。而玉米需求雖然基本上還是由國內滿足,但進口增長的勢頭已經開始顯現,加上剛性需求也是逐年增加,玉米的價格底部還會抬升。

  上海東證期貨分析師李想:今年預計的話,在今年九十月份,玉米會見到一個季節(jié)性的底部,十一二月份,國儲的托市價格出臺以后,市場也基本上新糧上市壓力消化以后,玉米其它深加工產品的出口優(yōu)勢也會體現出來,需求也會慢慢回暖。我們覺得今年季節(jié)性回落后會有一個慢慢抬升的過程。
 


◆雞病專業(yè)網——為行業(yè) 盡己任! 建于2005年 領先的行業(yè)新媒體服務提供商◆

免責聲明:
1、凡注明為其它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2、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本網聯系,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3、我們努力做到報價信息參考價值最大化,對于報價同一地區(qū)可能存在一些浮動差異,建議實單實談商榷交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