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類抗菌藥,也稱頭孢菌素類、頭孢菌素和頭孢類,本類藥物均屬殺菌藥。其主要抗菌作用機制是:通過作用于敏感細菌的細胞壁,以不可逆的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呈現(xiàn)殺菌作用。根據(jù)其抗菌譜、抗菌活性和對β-內(nèi)酰胺酶的穩(wěn)定性,包括在腎毒性方面的不同,現(xiàn)在把頭孢類藥物分了五代。
第一代頭孢菌素
代表藥物:頭孢噻吩(先鋒霉素1)、頭孢唑林(先鋒霉素V)、頭孢氨芐(先鋒霉素Ⅳ)、頭孢羥氨芐等。
特點:主要對革蘭陽性球菌有較好療效,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相對較弱。對口腔厭氧菌也有一定的效果。
主要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等。
頭孢噻吩和頭孢唑林由于其在胃腸道的吸收較差,因此臨床上主要采取注射給藥的方式,包括肌內(nèi)注射和靜脈注射。這樣可以確保藥物能夠迅速進入血液循環(huán),達到有效的抗菌濃度。
第二代頭孢菌素
代表藥物:頭孢孟多、頭孢克洛、頭孢呋辛、頭孢丙烯、頭孢尼西、頭孢美唑、頭孢西丁、頭孢替安、頭孢呋辛酯等。
特點:對G+菌的作用略遜于第一代,但對G-菌有明顯作用,對厭氧菌也有一定作用。對多種β-內(nèi)酰胺酶比較穩(wěn)定,可用于治療敏感菌所致肺炎、膽道感染、菌血癥、尿路感染等。但是頭孢克洛需要內(nèi)服使用。
第三代頭孢菌素
代表藥物:頭孢噻肟、頭孢唑肟、頭孢曲松、頭孢噻呋、頭孢他啶、頭孢哌酮、頭孢地嗪等。
特點:對G+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但對G-菌包括腸桿菌類、銅綠假單胞菌及厭氧菌有較強的作用。對內(nèi)酰胺酶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可用于危及生命的敗血癥、腦膜炎、肺炎等嚴重感染的治療。
第三代頭孢都需要注射使用,其中頭孢噻呋是第一個專門用于動物的頭孢藥物。
第四代頭孢菌素
代表藥物:頭孢吡肟、頭孢喹肟等。第四代頭孢菌素克服了前3代頭孢類抗生素對G+菌效能強,對G-菌作用相對較弱的特點.對G-和G+菌殺滅作用均很強。其獨特的子彈頭狀雙極性分子結(jié)構(gòu)使其能快速透過G-菌細胞壁而到達作用部位。
特點:
1、可快速穿透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外膜;
2、對β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且親合力低(細菌產(chǎn)生作用于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β-內(nèi)酰胺環(huán)而使其藥效降低);
3、與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PBPS是藥物作用于細菌細胞壁的靶位點,藥物與其結(jié)合可阻止細菌細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殺菌作用)親合力高;
4、其內(nèi)在抗菌活性強于第三代頭孢菌素。與第三代頭孢相比,四代頭孢的血漿半衰期長,無腎毒性。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