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的價格欺詐事件之后,沃爾瑪近日在重慶再次陷入“假冒綠色豬肉”風波。10月9日,重慶市工商局局長黃波通報稱,沃爾瑪超市多家在渝分店涉嫌用普通豬肉假冒“綠色食品”豬肉銷售。沃爾瑪在重慶的13家門店已被責令停業(yè)整頓15天。
“目前我們尚未發(fā)現其他城市的門店存在類似情況。我們也以此為鑒,對全國商場的管理流程進行了回顧,加強審核以確保商場嚴格執(zhí)行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標準。”沃爾瑪中國公司在給媒體的回復中表示。不過,雖然針對這次事件沃爾瑪發(fā)布聲明正式向消費者致歉,并表示將給予商品售價雙倍金額的賠償。然而,對于沃爾瑪內部管理可能出現的問題,業(yè)界的質疑并未就此停止。
損失接近1億元
記者了解獲悉,沃爾瑪在重慶共有13家門店,包括10家沃爾瑪分店和3家收購的好又多分店。重慶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沃爾瑪銷售假冒綠色豬肉的門店是12家,一家好又多并不涉案,但“按照食品監(jiān)管‘連坐制’的要求,如果一家企業(yè)出了問題,不僅自身要受重罰,而且其上游、下游企業(yè)以及母公司,也要一并受罰。因此,沃爾瑪在重慶的所有門店都將實施關停整頓。”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鎖百強統計數據推算,沃爾瑪2010年219家門店,單店的銷售額為1.83億元,好又多只有1.59億元。以此為基礎,沃爾瑪重慶13家門店暫停營業(yè)15天,其合計損失將達到9000多萬元。如果加上罰款以及給予商品售價的雙倍金額賠償,沃爾瑪因“重慶事件”拖累而受到的損失將接近1億元。對沃爾瑪中國區(qū)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重大打擊。
折戟“區(qū)域自采”
“當前普通冷鮮肉和‘綠色豬肉’平均每公斤有10元的價差,為提高收入,以次充好的現象在行內并不是個別現象。”一家生鮮食品供應商向記者透露,綠色食品認證,國家雖然對飼養(yǎng)條件和環(huán)境有統一標準,在執(zhí)行過程中各地操作不同,獲得認證的公司也未必能保證每批次的產品都能達標。何況很多超市在收貨的時候,并不會對商品進行逐批檢測,這就給了個別不規(guī)范的供應商可乘之機。不過,此次沃爾瑪重慶如此多門店牽涉其中,也令業(yè)內難以想象。
據悉,這已經不是重慶沃爾瑪第一次發(fā)生類似事件。根據重慶市工商局披露的信息,在過去5年間,重慶沃爾瑪一共被罰款了20次,受處罰的原因,大部分均與食品相關。
盡管一直強調統一采購,但食品采購對區(qū)域的依賴性使沃爾瑪的門店對保質和存儲有著較高要求的生鮮產品仍具有部分采購權。此次重慶事件中的“綠色豬肉”恰恰就屬于“門店自主采購”的內容。記者了解獲悉,沃爾瑪銷售的綠色豬肉原本應該由高金食品(行情,資訊)提供,但重慶市工商局調查發(fā)現,在高金食品最后一次供貨給沃爾瑪重慶門店的后十幾天里,沃爾瑪仍在使用普通豬肉冒充高金食品的豬肉進行銷售。
供應鏈管理漏洞百出
“之前超市生鮮食品出現問題,主要出現在聯營專柜。”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采購人員向記者透露,通常意義上的專柜是指聯營廠商按照保底扣點代銷的方式進場經營,設備投入和銷售人員也由聯營廠商負責。這種方式確實讓連鎖超市的回報得到了基本保證,聯營生鮮的毛利率可達8%,而自營生鮮毛利率至少要達16%才能滿足生鮮區(qū)的正常運轉。專柜的經營風險完全轉移外包給了聯營廠商,現在一些高端超市或者品牌豬肉采用專柜經營模式。但這種模式也基本放棄了超市在生鮮商品結構、品種選擇、定價、存貨控制和促銷等方面的經營權,很容易出現監(jiān)管不到位,產生質量失控的危險。
“由于聯營模式存在很多不可控,目前有部分偷懶的國內超市還在采用,而就我個人所知,大部分外資都是采用直營模式,其中包括重慶沃爾瑪。”原重慶一家大型超市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不過,據重慶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監(jiān)管處有關人士透露,沃爾瑪收貨環(huán)節(jié)漏洞百出,連基本的“商標注冊證”都不能提供“如果沃爾瑪當初進貨時,真的查驗了相關手續(xù),就不會出現冒牌商品了。它所有門店的進貨記錄都沒有生產日期、生產批次和保質期這三項。”
回應
沃爾瑪“同意”整改
沃爾瑪在回復給記者的聲明中表示,“沃爾瑪已經同意重慶市工商局做出的處罰決定,決定將沃爾瑪在重慶當地的13家門店暫停營業(yè)15天。”在“同意”處罰的同時,沃爾瑪正在針對事態(tài)進行緊急整改。
據悉,自事件爆發(fā)始,沃爾瑪公司就派出相關負責人到當地加強門店工作的管理。其中國總部已制定了針對事件的四個主要方向的整改措施,涉及門店的細節(jié)管理、商品品質控制、內審等方面。
一周閱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