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齡雞死亡率上升
常見現(xiàn)象:大齡雞的死亡突然增多,而且死亡的時間主要出現(xiàn)在晚上,死亡的主要是體重較大的雞只。
當舍內環(huán)境的熱應激指數高于165,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當熱應激指數大于170時,會出現(xiàn)大量死亡的情況。關于熱應激,有專門的論述文章,這里就不多說了。原因1:比較常出現(xiàn)的情況是舍內濕度過大、風速偏低、溫度過高,導致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操作錯誤是在噴霧降溫時關閉風機或者減少風機的開啟數量。
改善方法:在噴霧降溫時一定要保持正常的通風;在高溫高濕天氣要稍微加大通風,開啟備用風機。原因2:夏季停電后,補救措施不及時。即使有備用發(fā)電機,因為長期不使用導致關鍵時刻不能及時啟動。
改善方法:不管是否出現(xiàn)停電情況,備用發(fā)電機組每月啟動運行一次。
四、局部通風不足
常見現(xiàn)象:局部區(qū)域降溫困難,雞只自動離開該區(qū)域,這一現(xiàn)象多出現(xiàn)在平養(yǎng)雞舍特別是地面平養(yǎng)的雞舍中,而且多出現(xiàn)在雞舍的中間以及兩邊的腰肋區(qū)域。
原因:造成這一現(xiàn)象多是操作不當所致,降溫濕簾安裝在頭端兩側,濕簾進風口負壓過低或過高,氣流覆蓋不均勻。
改善方法:根據雞舍寬度和風機數量開啟濕簾口大小,如果不懂得如何操作,就在左右兩個濕簾進風口之間以及雞舍內兩側每隔1.5m左右懸掛一根錄音磁帶,通過觀察磁帶飄動狀況來調整進風口大小。最好是在雞舍內兩側每隔15米左右安裝一個24型平板攪拌風機,強制空氣均勻流通。
五、頭尾溫差大
常見現(xiàn)象:尾端與頭端的溫差超過3℃,有的高密度籠養(yǎng)雞舍甚至會超過5℃。
原因1:雞舍過長。規(guī)?;u場的雞舍越來越長,平養(yǎng)肉雞舍很多120米,甚至有150米的,籠養(yǎng)舍80~100米較多。頭端進來的低溫空氣在往尾端流動的過程中,雞只產生的熱量不斷地提高流動的空氣溫度,從而導致尾端的溫度高于頭端的溫度。雞舍越長,溫差越大。
改善方法1:將15~20%的濕簾從頭端挪到在雞舍中部,使得前半部分的雞背風速為2m/s,后半部分的雞背風速為2.5m/s,這樣可以降低溫差,雞只的體感溫度也能保持基本一致。這種方法一定要計算準確,如果中部的濕簾面積過大,效果會適得其反。
改善方法2:超過120米長的雞舍,可以嘗試在雞舍中部的側墻安裝濕簾,雞舍兩端安裝風機,不過這樣的風機和濕簾投資要增加1倍。只是看見過這樣的國外雞舍圖片,沒有采集過數據,實際效果不是很清楚。
原因2:雞舍封閉不嚴。主要是進風窗、采光窗、屋檐與墻體之間、頭尾門以及出糞口密封性太差,導致舍內風速低于設計風速或者前后風速相差過大。
改善方法:提高雞舍的密閉性,特別是尾端的出糞口可以采用3mm厚的橡膠軟板密封,釘住上邊,可以隨著清糞機的進出自動打開和關閉。原因3:換氣時間過長。
在夏季,如果風速過低,就會使得雞舍的換氣時間過長,從而增加流動空氣的熱量積累,導致溫差過大。一般來說,平養(yǎng)舍換氣時間不高于60秒,籠養(yǎng)舍不高于45秒。
改善方法:提高舍內風速,平養(yǎng)舍2~2.5m/s,階梯式籠養(yǎng)舍2.3~2.7m/s,層疊式籠養(yǎng)舍3~4m/s。
六、濕簾降溫效果差
常見現(xiàn)象:開啟濕簾水泵,但是降溫效果不明顯,僅僅只有雞舍頭端10~15米以內感覺涼爽,再往后難以降下溫度。
原因:高溫高濕天氣,例如雷雨后太陽暴曬的天氣,室外相對濕度超過80%,蒸發(fā)困難,降溫效果不明顯。
改善方法:將噴霧線的水源從常溫水轉為低溫井水,同時保持正常的通風,采取水冷方式強制降溫。當室外相對濕度超過80%的時候,雞舍內的相對濕度也很高,這個時候噴霧對舍內的相對濕度影響很小。
一周閱讀排行